098:备战(2 / 3)

需求不仅要准确更要及时,要不然轻则延误战机,重则甚至可能会造成误伤这样惨痛的悲剧发生。

考虑到信息传递简洁姓,邓时锋和罗蛋等军官将进攻、防御、后退、包抄、延伸、辅助等不同命令编成了近百条的数字组,开头的第一个数字便能清楚的告诉信息的大归类,然后在后面两个数字确定该归类的大概含义内容,三个数字不仅发送速度快,而且清晰的大小分类也让军官即便记不住细则命令也能从数字手册中找到相应的命令内容,从而避免了冗长的旗语所造成的信息传递时长。(注:目前商船已经淘汰了手旗旗语,军队中目前也只有海军有手旗旗语,但其内容各国都是保密的,故此在这大概猜测方式)

前方步兵的让开给后方的炮兵腾挪开了射界,在老马这位已经荣升为炮排士官的老兵大声的吆喝下,三门前装火炮被迅速的推到了步兵让出来的炮位上;下助锄、定炮身,在炮排排长黄仕诚吼叫出的射击角度诸元下,带着一众炮兵们迅速的旋扭着炮架上的高低杆和微调着炮身指向。

“装弹!!”

炮排排长黄仕诚亲自瞄校一门前膛火炮后吼叫着装弹命令,每门火炮的三号炮手将从五号炮手那接过的连装炮弹搬到炮口,二号炮手拿着炮杆就将炮弹连后面的发射药塞了进去。

这种炮弹和夏式步枪的定装纸质弹有些异曲同工之处,纸包的发射药和圆球状的炮弹是用细绳连接在一起的,不过中间隔着一层木板,这层木板既是便于固定炮弹也是防止火药散落导致炮弹和炮膛之间的挤压提前引发。这种装弹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射速,并且还可以通过中间的木板避免前方的开花弹在炮膛里就直接爆炸;在十九世纪中叶前膛火炮发展到极致时,这种装弹方式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展现出其恐怖的射速和安全姓。

在装填完炮弹和发射药包后,一号炮手也就是瞄准员调校完火炮最后的射击角度,四号炮手,也就是射手并没有直接拿烧红的铁钎或者是火绳去准备点火开炮,他用普通的铁钎从炮身后面的炮眼伸进去戳烂发射药包的纸外壳,然后在发射炮眼上塞上了一根点火用的拉火管并和炮绳连接上跑开两步,在黄仕诚一声开火的命令下,三门火炮同时拉动炮绳,被激发的拉火管毫不客气的引燃发射药,将近3斤重的铁球准确的打在了数百米外距离标靶附近的区域,这个成绩已经算是良好。(注:手榴弹的玻璃粉发火装置能搞定,这火炮拉火管自然也不再话下)

“清膛!!装弹!!”

由于指挥部给的命令是三发急速射,黄仕诚在第一发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