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时锋并不想让这些人永远的从地里刨食,工业可是需要大量的人口!
还好这一年多来,山村通过生产——贸易——购买这种交易手段,从外界购买了不少粮食来满足山村的粮食需求。这些粮食的输入不仅养活了不少脱产的军人和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成为村民们补充粮食缺口的过程中,逐渐的让村民们习惯了商品交换的这种过程与建立意识,甚至已经让少部分村民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靠工业生产来生活并致富的典型样板,这种样板也许对有土地的老村民没有更大的刺激作用,可对于新入籍和未来入籍的村民来说——那就是一条崭新的生存之道。
当然,粮食的缺口可以通过工业生产和贸易来进行解决,但这样做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对外部的环境和粮食输入的依赖增强,如果外界市场发生动荡或者是运输通道受到别人的攻击,那么在对工业产品和原料造成影响的同时也连同危及到粮食命脉。不过军队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麻烦,谁敢掐咱的经济和粮食命脉,咱就用枪炮轰死他娘的。
不过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邓时锋和覃二正着手做一些准备以缓和这种危机局面。首先是在村里的公共区域,建立一个用砖瓦与铁板建造成的粮仓;这个粮仓除了存储村里的公共粮食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供给村民们一个安全存粮的地方,要知道村民们目前的存储能力有限,很多粮食放在家里不仅容易变质而且更容易遭到老鼠和各种动物的污染破坏,放在专门的粮仓里不仅能降低损耗更节省在家中占地的空间。当然,这个粮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通过粮食的储备逐步推销出银行的概念,逐渐建立起山村自己的商业体系,在邓时锋的长远计划中,山村内,会逐渐的让工分和粮食逐渐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挂钩,也就是最初级的货币体系,工分就是未来的货币体现,它既是产业工人生活的基本,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而要想建立起这样的商业体系,除了自身的产品流通和交易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需求;其中一个是信誉,没有信誉的银行和政斧是不会有人将自己的财产存放在里面的,不过这一点对于山村的人来说并不担心,山村就是他们统一而又依赖的支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观念已经通过学生们和宣传一点一滴的在村民们心中建立起来。而另外一个需求就是具有大量的硬通货做为储备抵押!
山村里的硬通货当属粮食,金银货币目前在山村里的意义不大,因此山村和黄掌事进行交易时,除了会留少量黄白之物做储备之外,绝大部分还是以各种物资和粮食为主;目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