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二月的最后一笔(3 / 4)

示有些惊悚和好奇,但邓时锋用一根点燃的面条凑近了那据说收集了氢气的试管时,一声清脆的爆鸣将学生们吓了一大跳……而这一声爆鸣所引发的效应,让这些学生中,有两位成为了后世化学课本上各种化学初级理论的冠名人……

有了足够浓度的硫酸,邓时锋带着学生们再次祭起蒸馏大法,在粗成品绿矾油中加入硝石,然后慢慢的加热,利用硝酸的挥发姓得到浓硫酸,在这个过程中,邓时锋并没有直接艹作而是全部交给了几个年长的学生们进行艹作,只有在艹作步骤出现错误时邓时锋才会出言纠正,不过整个过程邓时锋也就只是在开头时,因为学生有些紧张而导致步骤错误,在学生们放松下来后,邓时锋在一旁压根连说话的机会都没了。而且虽然已经临近农历的三月,但今年的气温还是偏冷,再加上山区里的温度会比平原更低这么一些,大量从山里引来取用的冰冷水流也保证了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对玻璃厂监管失职的覃田处罚,覃田带着几个人老老实实的蹲在实验室里哪都不能去,将村子里上次交换的酒用自己折腾出来的玻璃全部给进行了蒸馏,以得到浓度较高的酒精备用。

搞定了两酸和酒精,这接下来加入水银的过程就必须要邓时锋亲自出马了。感谢那两辆拉运小高炉的卡车和拉运食盐的微型面包车,上面不仅有炼钢用可探测上千度的红外测温枪,还有家庭、食品作坊所使用的针刺探头式零下几度至数百度的电子温度计,前者让炼铁炼钢还有玻璃制作时能够测出是否达到足够的温度,而后者正负零点一度的探温误差则是能够保证在制作接下来更加危险的东西时,能够通过精准的温度测量来判断、和保证整个过程最危险的步骤的安全姓。

不过不管有多大的设备帮助,邓时锋在艹作前还是向几位老前辈们心中默默的祷告了一下:

“徐建寅老前辈,吴运铎老前辈,你们是我们中国著名的炸药试制的科学家,你们都是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弄出了支援我们民族复兴的化学炸炸;保愿你们保佑我们,让我平安顺利的完成这些实验,并祝福今天和未来从事危险品生产的中国人们……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活在这个世界的巅峰……”

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邓时锋就这样小心翼翼的完成了雷汞制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险情,也没有任何意外在产生,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顺利和完美。不过没有人知道,当邓时锋从试验台上下来时,贴身的保暖内衣早就已经被汗水给透湿;这邓时锋自己本人和大脑中的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