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技术攻坚月 二(2 / 3)

光是看这一个过程就已经知道铆钉连接对技术的要求有多高,负责连接的老师傅必须手疾眼快、锤打力度均匀准确,否则铆头会被锤打得不平整,钢杆件之间的连接就容易松动,整体钢桁架也不稳固。而负责煅烧铆钉的人员也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准确的判断铆钉被加热的状况,要不然只有表面烧红内部还未加热到位会给连接的时候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要返工,如果烧的太过铆钉会太软甚至是溶掉。就连中间负责接铆钉的这位看似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人员实际上也绝不简单,你要想想,这一切可都是在空中作业,如果你兜接技术不过关或者是胆子不够大万一没接住……直接掉到地上只是浪费一个刚烧好的铆钉,但是万一接触到身上……你就会体验什么叫做炮烙之刑的味道了……

在尝试过铆接工艺的复杂姓后,邓时锋也不得不放弃这种看似较为简单,而且对金属加工技术要求没那么高的这种连接工艺了……不是做不到,而是这些技术没有长期在实践中锻炼的老师傅来主刀,就凭现在自己这些连半桶水都不算的技术人员……估计组装起这个铁塔要么就是伪劣豆腐渣工程,要么就是工期延时的可怕……

铆钉工艺连接的路子不好走,邓时锋也只能继续走螺栓连接的技术路子;制作螺栓的中碳钢铁厂倒不缺,在经过多次技术研究后,老孙头的徒弟摸索出较为圆整的注模技术以便尽量一次成型或基本成型,虽然头批产品不是栓帽奇形怪状就是栓柱体跑偏的厉害,但是好歹也有这么一成的产品基本勉强可以使用;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批产品的大量失败与少量成功,后面的几批产品的品质便逐渐的提升上来。

而在累积到足够误差小、无胚疵不管栓帽栓柱都比较拿得出手的最初螺栓后,邓时锋组织几个学生和老孙头他们,在养精蓄锐一天之后,第一次开动了那两台柴油发电机给那些机床供应电力……

老孙头在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第一次看到那几台机床设备加工金属零件时的感受是这么说的:

“发电机轰鸣的声音和车床开动的嗡鸣声让我这快埋进黄土的人顿时像看到新奇玩具的孩子一样亢奋起来,小邓在判断机床的稳定姓后旋转着机床上的摇把,当我看到零件在高速的转动下接触到刀头后削切出第一缕金属丝时,我感觉我自己就像个孩子一样不能自己的大喊大叫,那一刻,我感觉站在车床前的小邓就是鲁班师傅的附体……”

而老孙头的儿子,也就是未来钢铁巨头的大BOSS孙铁钢则是这么回忆第一次艹作车床的感受:

“当我靠近这些钢铁神兽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