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爱卿所言,何日可复?”
“计半年,全辽可复……”,雁南飞欲言又止。
“爱卿有何要求,不妨直言。”
“皇上,臣只有一事相求,兵马粮秣,皆归臣调派。”
“依爱卿所言”。
出了御书房,雁南飞手持令牌,匆匆赶往四部兵部、工部、户部、吏部,调拨兵马粮秣,半月后,一切方准备停当,三万大军军列于南城门下,宣读皇帝圣旨,誓师出发。
大军连夜急行军,一月后,进入辽东境内,预计三日后可达宁远,沿途皆见辽东一带难民蜂拥入关,雁南飞遣人前去询问。得知全辽几近失守,数城被破,只剩宁远、锦州孤城,因战略位置重要,皆配备火器大炮,守军坚壁清野,死守不出,金兵靠近就用大炮轰炸,方坚持数月,不过粮草断绝,已是强弩之末。提到金兵,众人皆面如土色,断断续续询问方知,金兵破城后相当野蛮,烧杀抢虐,无所不为。财物哄抢一空,老弱病残均杀害,年轻力壮的抓走做奴隶。金兵所过之处,皆为残砖断瓦矣!
雁南飞当下急遣使者快马送信于宁远总兵王治率,为稳定宁远守军,故意夸大援兵数目,信的内容大致如下:“上遣精兵五万来援,三日后达,次日凌晨,以烟火为号,合击之”。
雁南飞快马加鞭,提前进入宁远境内,二日后,三万大军离宁远只有几十里的距离,使者急匆匆来报,宁远发生兵变,数月围困,粮草近绝,宁远守军早分成两派,巡抚萧大谦主降,总兵王治率主战,巡抚萧大谦有权无兵,投降未果,听闻援兵到来,自知毫无退路,索性破釜沉舟,绑架了总兵王治率,退守内城,要挟主战派投降,所幸主降派只是少数,宁远大部分守军都是辽人,谁也不愿自己的家乡拱手送人,依然坚守岗位,不愿投降,目前局势还在僵持中。
雁南飞急令大军就地驻扎,带领身边亲兵数人,换上夜行服,待天黑悄悄出了大营。宁远城之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除了守城官兵的同心协力之外,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宁远配备了火炮,对于善于“闪电战”奔袭的金国骑兵来说,用火炮来防御,杀伤力和威慑力实在太大;二是宁远城的布局,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宁远城的前任守将发明了“山”字型城廓结构,城门开在“山”的底部,也就是说要经过城门,就得承受来自三个方向的攻击,而且这种结构还把防御战线延伸到了城外,即使把延伸在外的三个防御战线全部摧毁,城内也完好无损。
雁南飞乘着夜色掩护潜入宁远城,宁远城作为守卫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