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战略轰炸(4 / 6)

帝国雄心 天空之承 5173 字 2021-06-07

次起飞并在空中编组成队,另外23架轰炸机则从附近的赖格夫斯机场起飞。尽管这些大型飞机都装备了用于高空飞行的加压设备,但是为了尽量避免飞行途中的风险,它们出发后将在波罗的海上空飞行一段距离,然后从苏军防空力量相对薄弱的立陶宛插入,向东飞行大约1200公里即能够飞抵莫斯科,然后再直接越过白俄罗斯和波兰返回德国。整个航程约为3400公里,而经过改装后的fw-200可以搭载1000公斤炸弹飞行3600公里,ju-90可以搭载3000公斤炸弹飞行超过5000公里——就理论性能而言,后者无疑更具备成为一款战略轰炸机的基础,可惜的是,它高昂的成本曾经让德国空军的决策者们望而却步,而意大利的比亚乔p-108亦是因为昂贵的造价和复杂的工艺而制约了大规模的生产。

沉寂、安详的夜空中漂浮着大片大片的云,一轮明朗的圆月悬挂在云层上方,银色的光透过偶尔的缝隙照耀着灰茫茫的田野。遥远的天际,一种非自然界的机械声音逐渐明显,拥有巨型机翼和四个大型发动机的金属飞行器让这世间的一切生物相形见拙,整个空气中都只有那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黑影在连绵起伏的云面上飞速移动,带过的强大气流在掀起了一道道“云浪”……

苏俄建国之初的首都,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彼得格勒而非莫斯科,但1918年的迁都恰恰是因为德军进攻而造成的威胁。经过了国内战争和经济建设,1941年的莫斯科已经成为庞大的“苏俄帝国”政治经济和工业中心,小到手表、大到车床,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各种军用和民用的机械化产品极大地推动了苏俄的经济与军事发展。

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但主导进攻的苏联军队却成功将战线推进到了远离本土和腹地的波兰西部,以德国空军的技战术特点,即便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境内的目标也极少受到攻击,整个莫斯科虽然到处是轰鸣的机器和忙碌的身影,可气氛确实积极而愉快的——夜深了,一些担负着发动机制造、轴承加工以及枪炮生产重任的工厂依然是灯火通明的,工人们轮流加班加点,用自己的汗水为这场决定欧洲乃至世界格局战争贡献力量。

突然间,凄厉的空袭警报声打破了虚伪的平静,城市被惊醒了,上百万市民被惊醒了。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为了不引起德国外交官员和情报人员的注意,苏联直到进攻开始的那一天也没有在莫斯科等腹地城市进行动员。战争开始之后,虽然构筑防空掩体的工作也按照预定计划展开,但是短短十几天时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