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跟风者必然大增,其中利润,随着做的人多了,也就下降下来了。
“城中有市五处,雒市、吴市、东市、北市、旧市。”店小二点着手指,一个个解释着:“东市、北市乃江夏本就存在的市场,雒市和吴市顾名思义乃雒阳、吴地两处商人所建,而旧市则是百姓们用旧的器物,相互换闰买卖的地方,为的是让不富裕者,可以以最低价买到需求的生活用品。”
“五市门口,立有巨石,书写市场中交易条例,每个摊位该给官府多少税收,各种交易违例当有多少处罚,又或罚款的金额五到十倍的表列,各种检举者应得的报酬,和领报酬的方法等等……”
店小二口沫横飞的说着,徐庶耐耐心心的一字不漏的记载脑中,问最后一个问题:“按小二哥你这口气,城中很多人都yù从商致富,如此长久以往,难道不怕城外的耕地,无人在耕作?”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后患。人都有贪和懒的两个弊病,有了钱,谁还愿吃苦种田?
“家中的婆娘,我父亲、母亲都可以种啊,这耕地乃祖宗留下的基业,以后都要一辈子传下去给子子孙孙的,谁敢不要,谁敢不种让它荒芜了?”店小二有些不解的看着徐庶,他心想,我这没读书的下人都懂的抛弃祖宗土地,是大不孝之罪,你这读书才子怎会不明了?
“太守大人有令,凡是本郡百姓,家中有地者,无论地之多寡,若非天灾之下,无法播种,任何人,每一户都不得荒地在家,但凡怠慢祖田者,两年以上不播种,以大不孝祖宗之罪论处,荒芜几亩地,那些地统统官府收回,重新分配给肯耕种之人。”
店小二指出了朱魁防止百姓只从商发财,却不再种地的策略。
“此令一出,谁人还敢将祖地弃之一旁,哪怕城东郭四发了家,还不一样的老老实实的顾他人来给家中耕地,律令中说了,每人名下的祖地有人种就好,却不管是谁种的,你雇人种也是一样的。”
“不过太守大人还下令,不准置奴,自律令下达起,凡是新佃农皆行契约法,做工而算。”
店小二的回答,让徐庶大感那朱魁的聪明,何其智慧,想到这么一个后招,祖业、祖地,大汉四百年,以孝治国,孝之一字,一言、一行早就深入人心,如今之下,人们如不遇到生活无以为继,还真没人想丢弃祖宗的基业,无论如何都要保之,这也算一种迷信,人们相信只要祖宗的地在,自己的子孙就能永永的传承下去。
这一律令下,一切不过从自家耕种换成了请耕种,这真是好算计。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