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对外中取得胜利——然而由于体力耐力限制,吃素长大的宋兵是不耐久战的,他们常常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却无力对败兵进行追击……
如今,即使用最顽强的秦凤边军来衡量,海州兵能够在身处劣势的情况下,依旧缠斗整个下午,这种体力,以及顽强的死不认输精神,放在整个大宋已经是罕见的了。
意识到这一点,在场的诸位将领已不在意战局胜负,只记挂着经过这场惨烈的战斗,海州兵还能剩下多少人。
童贯这时也有点懊悔,如此一支顽强的军队,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荣誉啊,当初,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派人出营接应一下……他懊恼的说:“海州兵报上来的兵员是战兵一千二百四十余人,辅兵两千余人。咱家原本想着,这样一个三千人的队伍,居然让船队川流不息的运送补给物资……
啊,本相略略统计了一下,他们运送辎重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每个兵大约需要随身携带四料(两吨)的物资,哈,本相原本准备拿这一点,好好驳斥海州县主薄一番,如今看来,倒是本相误会了……他们一千余人能持续战斗整个下午,难怪需要携带很多弓矢、弹药、燃烧物了。”
长溪(即霞浦)知县刘镇插嘴说:“张叔夜大人曾累次向朝廷举荐雷火兵,听说雷火兵的炮子都是用铁蛋与铅弹,每发一枪,不计火药的分量,光打出去的铅子、铁蛋就重约半两。这一枪发出去,据说价值一贯钱。难怪他们要带如此沉重的行李,难怪朝廷不愿配置雷火兵做为常例。”
刘镇是江宁军帐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是长溪知县,正九品官。他的管辖地在歙州,如今已经被方腊攻陷。整个大帐中,似乎数他的品级最低,比如童贯是枢密使——武丞相、泾国公;太尉谭稹是太尉,即国防部长;童贯属下亲信王禀是泾源路第七正将,从四品。
即便是睦州团练使王渊属下小偏将、准备将韩世忠,也是从六品……但大宋朝的特色是“以文御武”,刘镇是军帐中唯一的文官,按照大宋惯例,他这个“九品”文官有资格指着“超一品”武官首领童贯的鼻子大骂,童贯还得给对方陪着笑脸,生恐一不小心惹怒文官集团——他活的还不如现代一位小科长伟光正。
所以刘镇虽然官品小,但他在整个军帐中惯常是横着走的,大家议事的时候他想说话就插嘴,不想插嘴就化身“睡觉帝”……哦,马上军帐中就要增加第二位文官了,那就是与刘镇同品级的海州县主簿时穿时长卿。
刘镇的插话,解释了海州兵携带大量物资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朝廷不愿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