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巡海水军与拔头水军之间,除了私盐贸易,还要加上硝石与碱面的走私——时穿临来通州时(宋代通州治所,称静海,也就是现在的南通),得到海公子通知,他进过多年努力,终于将合成碱的工作完成了。
这几年随着玻璃制作业的发展,碱面价格层层上涨,甚至到了有钱买不到的地步。海公子在利用黄铁矿石制取硫酸成功后,便开始采用古法——布兰法制取碱面。这种制碱法需要硫酸与盐、石灰,在盐铁转卖发下,不可能在内陆发展布兰式制碱法,只能在海外寻求突破。
布兰式制碱法的废料是硫化钙,这种废弃物具有巨臭,且污染环境。所以即使在古代,这种方法制取的碱面也不便宜,但对于来自现代的人来说,硫化钙的用途早已弄明白,这种“废料”其实并不“废”,它可以当做皮革鞣化剂脱毛剂,还可以制作夜光漆、可以当做葡萄种植中的杀虫剂,还可以制取兽药……
如此一来,被现代工业所淘汰的布兰法制碱,其实并没有废料,那么碱面的成本便会大幅降低。而如今,碱面制造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市泊税,若被当做海外输入商品征税,那么布兰式制碱法依旧是无利可图的,但如果当做本地产品……大家都可以赚取类似私盐走私的利润。
碱面与私盐都是怕水怕潮的东西。过去巡海水军与拔头水军采取海上交接的方式走私,两支担负海岸巡逻任务的战船队,彼此在海上相遇,普通渔船谁敢靠到跟前问个究竟?而朝廷官员嘛,不乘坐水军战船出海,即使你发现了水军战船有走私嫌疑,你敢靠到跟前查问吗?
这种海上交接私货,拔头水军与巡海水军做了多年,安全上毫无问题,就是海上过货损耗很大,而且速度快不起来,应付小额贸易还行,若货物量大了,那双方干脆别巡逻了,整日在海上交接货物,时间都不够。
等拔头水军在静海有了自己的水寨,一切难题都解决了,拔头水军可以借输送海州团练军资的途径,顺路将私货捎带上,连物资存放的仓库也有了——就放在水军营寨中。
静静地站在黑暗中想了片刻,时穿发觉整个营房还有唯一一处亮着灯,那是林冲的宿舍。
这个时候,孙立应该早早睡下了,徐宁估计还在码头上与商人周旋。凌飞大概不会下船,营内的军官唯有林冲。时穿随即调转方向,走向了这处亮灯的地方。
林冲宿舍内点着三根粗大的蜡烛,使得屋子里很亮堂。地面上还摆着两只行军炉炉子,被炭火烧得通红,更增添了屋内的亮度。时穿进门时,见到林冲披着轻薄的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