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下旨,调遣的团练全都不是‘校阅团练’。
也就是说皇帝这次打仗,派遣的全是不发军饷,自备武器的,没准还要自带干粮的地主武装。
稍停,张叔夜决定在透**什么,他轻轻补充:“朝廷的军火已经渡海前往金国。”
在张叔夜的心目中,时穿就是一个喜欢横冲直闯喜欢直来直去的楞子,能用拳头解决的事情绝不用嘴,但张叔夜心中也承认,跟时穿说话是很轻松的,有些关窍他只要轻轻点出,对方马上就能明白。比如这次,张叔夜只说了这么没头没尾的一句,别人听了,可能会觉得犹在梦里。但时穿马上很清晰的回答:“这就是说,朝廷马上就要联金攻辽了,所以北方的禁军、厢军不能轻易调动,朝廷怕他们陷入战争,到时从战场上抽调不下来。”
这话可不是俺张叔夜说的,是你时穿自己猜出来的——张叔夜是个严谨的人,这种重量级军事秘密,他绝不会给无关紧要的小人物透露……他觉得自己很谨慎了,这个重要的军事秘密不能由自己嘴中说出去,但他不知道,在一个权力体制内,掌控权力人很清楚:信息决定判断。而平民百姓虽然说不出这么深刻的道理,但也知道最重要的信息都是有最重要的官员掌控——所以那些掌握秘密的人,都喜欢在闲聊中,用重量级的消息来炫耀自己身份重要,显示自己乃是身处国家决策中心,故而在这个愚民社会里,探知最隐秘的消息。
所以宋金海上之盟的消息,其实早已在士大夫、百姓的闲扯中传的街头巷尾全知道。在宋徽宗犹豫反复当中,甚至在童贯带回来辽人马植的时候,汴梁城看厕所的老汉都知道朝廷要联金攻辽了。
知道事情的原因的,并不代表时穿打算亲身参与这场闹剧,更何况张叔夜是铁腕人物,他刚刚重新坐上海州知府那双椅子,立刻把州里势力最大的“豪绅”支出海州府,时穿可不想前脚带着队伍出去,给别人一腔热血的打天下,后脚被人将家中势力收拾的一干二净。
“大尹,我手下的队伍你也清楚,他们虽然在民间享有赫赫名声,但实际上没经过真正的恶战苦战。而且我的队伍都是火器部队,一场仗打下来,消耗的火药与炮子死贵死沉的,朝廷连军饷都不发,每一战我都要自掏腰包……这买卖可划不来……别跟我说什么燕云之志,被跟我说什么顾大局,对于我们小民来说,国家大局不归我们管,家里的局面就是小民最大的‘局’,拿什么我都不换。”
这话隐含着深意,张叔夜一下子笑了:“人都说你是个傻子,果然傻的可爱,朝廷有些话不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