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元公让我护送他上京城,寒冬腊月的,我缺少一些旅行装备,所以匆匆赶到村里,打算让村中的工匠帮个忙。”
崔小清拿过了一封书信:“你前几天来信让我准备几头羊,还有鸡毛鸭毛的,我已经给你备好了,也不知道你打算鼓捣什么东西,一地鸡毛的,真是乱糟糟。”
时穿哈了一声:“马上要送解元公上京城,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了,我准备一些旅行用品……”
正说着,稀粥端上来了,女使们拿来了火盆,屋子里暖洋洋的。崔小清殷勤的给时穿摆上杯盘碗碟,往粥里放了一勺白砂糖,轻声细语的说:“你尝尝,这霜糖是广东新来的,可金贵了,据说一两银子换一两糖霜。
这米粥里面放了莲子、核桃仁……那核桃仁是新放进去的,脆生着呢,莲子则早已炖的烂烂的。听说西夏还有一种吃法,在粥里放上葡萄干,可惜我弄不到这东西。”
时穿西里呼噜的喝着小米粥,头也不抬的回答:“我新得了三百亩土地,打算与你换一下,你把村边的土地换给我,我准备盖一座大花园,专门种花,这葡萄也顺便种一点,怎样,咱俩合股,等花园建成了,园里的收成我送你两成。”
崔小清伸手一拍时穿:“两成太少,我拿六百亩土地跟你换,你送我四成。”
时穿有点发愁:“六百亩的大花园——这可有点难度大了,这六百亩田地围起来,需要多少砖石啊?”
崔小清咯咯笑了:“谁家把六百亩土地全部围起来,便是郁州岛上的帝姬府邸,也只不过圈起了六十亩,你若圈个三百亩建园子,信不信地方官说你僭越。”
时穿抬起头来,满脸的惊讶:“郁州岛曾是帝姬的封地,这我知道,但上面还有一座帝姬府,我怎么不知道?”
崔小清笑着问:“难道你走遍了郁州岛?”
“不一定亲眼所见,才是存在的事情,这事怎么没有人说起来?”
“你听说过端砚,可有人谈起过端砚是端王封地所产的呢?”
“不对啊,我记得包拯当端州知府的时候,因为当地官吏私瞒端砚的产量,并把私瞒下来的东西用于送礼,包拯因而大发雷霆,特地出了严令,禁止地方官干涉端砚的生产——封王的领地,怎由得地方官随意下命令指派呢?”
“你记得包拯管理端砚,可曾记得包拯禁绝了端砚私瞒现象吗?。”
“倒是不曾听说……啊,也许是人走政亡。”
“哪里呀,包大人在任的时候,也不曾禁绝端砚的瞒报。作坊产量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