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二走的匆忙,慌忙去招呼旁边一桌了。
虽然这花生米大小脑子的店小二,还没有怀疑到昨晚是石小凡等人干的。
但是,石小凡也曾打听过圣女的事,这让店小二如避瘟疫。
曹小梅也看出来了,低声说道:“小凡哥哥,这个店小二,定然是知道些什么。”
石小凡点点头,“嗯”了一声说道:“咱们不忙着急,吃饭。”
这次,众人点了一些北方菜。
让赵祯惊喜的是,此地的北方菜虽然没有那么地道,总算不是甜口的了。
赵祯在这个客栈吃的每一道菜都甜兮兮的,这对他很不友好。
因为,赵祯并不喜欢吃甜食。
石小凡倒是感觉还好,没觉得有多好吃,也没觉得又多难吃。
甘蔗,在南方已经大规模普及。
而且,甘蔗的炼糖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虽然如今的盛世大宋不缺吃穿,但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而已。
万万算不上,能够让百姓们也锦衣玉食。
百姓们,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是吃饱饭而已。
饴糖,就成了众人追捧的好东西。
广东人吃不惯辣,所以湖南人是万万不能吃的。
广西人肉质较硬没什么味道,全是酸笋味。
福州人就不一样了,爱吃甜食还靠海,经常吃鱼营养丰富,既好吃又有营养,何乐不为。
别不在意,福州人吃甜的能力可能超乎你的想象:除了拥有数不胜数的传统甜点,做海鲜要放糖,煮稀饭要放糖,就连炒青菜也得放糖! 在福州,对海鲜的评价标准除了鲜就是甜。
郁达夫曾在《饮食男女在福州》里说,福州人爱吃甜。
鱼、虾、螃蟹、海蛎,就连是苦螺,不管做法如何,都得加点糖。
老一辈人做鱼汤,只需要老三样:鱼、水、糖。
而许多福州妈妈都会煮给家里吃的一样补品:“红鲟煨桂圆”,也就是煮青蟹,配料是糖与桂圆。
福州与糖的不解之缘最早可追溯至自西汉时期。
刘歆《西京杂记》曾述“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在当时,蔗糖制品实属稀罕,是作为贡品的存在。
此时的大宋,福建作为重要港口,福州在制糖工艺上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蔗糖制品远销至海外。
这个地方以大规模的制糖业闻名,出产的糖运到汗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