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契丹骑兵(2 / 3)

边关百姓都忘记了战争。

如今,战事再起,这个时候仓促应战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虽然契丹和西夏的经济不行,甚至于面临崩溃的边缘。

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穷惯了的他们,士兵大多没有军饷。

打仗的时候靠抢。

谁本事大谁就抢得多,这无形中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

不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撑,兵员的组织能力极强。

当兵打仗可以抢钱抢粮抢地盘,是以战事一起,应者云集。

许多人都抱着同一个想法,靠当兵打仗发家致富。

此次出动的萧慧手下的一个龙化骑兵千人小队,主将叫耶律大成,隶属部族军。

辽军大体分为宫帐军、 部族军、 京州军和属国军。

宫帐军,征集直属皇帝的著帐户壮丁组成,是契丹族亲军,供宿卫和征战。

部族军,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供守卫四边。

以上两种部队是辽军的主力。

京州军,亦称五州乡军,征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

属国军,由臣属国壮丁组成。

后两种部队为辅助兵力。

辽初,贵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龄在15~50岁之间的列籍正军,兵器、战马自备。

“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

后来,“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

辽军以骑兵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枪。

后期从宋朝传入抛石机式的火炮,编有炮手军。

部族军,这是契丹的主力之一,虽然战斗力不如宫帐军,但也绝不能小觑。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石小凡带来了大宋朝火器的发展。

一个时代的科技太过于靠前,未必就全都是一件好事,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比如尽管一再封锁,火药的配比技术一直掌握在大宋手里,火药作坊属于绝密中的绝密。

由京城最大的特务组织皇城司,对于火药作坊严加监视。

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契丹燕京府设有一个间谍机构,在宋辽边境设有一个专门针对宋朝的谍报机关,权限极大,负责间谍与反间谍事务,“事无巨细,必先阅之而后行”,甚至有生杀大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