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吵架(2 / 3)

都别想跑。

丁度上书,此案交给御史台,让外朝官来审理,以免有人徇私枉法。

要知道敢行刺赵祯了,背后势力可想而知。

御史台都是一群大喷子,虽然不招人待见,可他们至少能够公正。

一派以掌管军政的枢密使夏竦为首的,夏竦认为这不过是个巧合。

不过是四个喝醉了酒的侍卫,脑子一抽干了一件蠢事罢了。

因为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敢区区四个人就杀王刺驾,即便是成功了,他们的下场也是乱刃分尸。

夏竦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不宜大张旗鼓,派个宦官啥的,在宫内自己悄悄调查就行了。

若是闹得太大,牵连广了不免伤及无辜。

像是汉朝的巫蛊之祸,就是牵连甚众。

既然陛下以宽仁为本,当引以为戒。

丁度当场就暴走了:“夏竦!贼人行刺忤逆,这是天大的罪责!你竟然口口声声说低调处理,这幕后黑手尚未查出,夏枢密使就极力掩盖真相,莫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夏竦一听也是大怒:“丁度,你休得口出污蔑。

我是为了朝局安定,此案贼人依然伏法,你想揪出幕后黑手。

若是并无什么黑手,不过是四个醉鬼闹事,到时候牵乱无辜,你担得起责任么!”

“是不是污蔑之言,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此案疑点重重,四个人竟然敢在皇宫大内来去自如,若是没有内应,怎么可能。

陛下,臣愿以脑袋上的官职担保,求陛下严查此案!”

说着,丁度对着赵祯施了一礼。

夏竦也不甘示弱,他拿着笏板走了出来:“陛下,此案已无罪证。

若是造成一些冤假错案,不免伤及无辜。

且宫内秘事,传将出去影响太大。

京城的百姓许多人都知道了此事,还有一些契丹西夏的商人,他们若是回国大肆宣扬此事,咱们朝廷的脸面往哪儿搁。

臣以为,此案就此了结为上,就说是四个人喝醉了乱闯宫禁,依然伏法。

民间敢有造谣生事者,定当严惩。”

丁度急了,竟然用手臂将夏竦推了一把:“陛下万不可听夏竦之言,此案不详查。

日后再有行刺之案,那陛下的安危谁来保证。

陛下身系社稷,龙体万万不得损伤啊。

夏竦口口声声为贼人狡辩,不知安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