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大宋朝的野心(2 / 3)

可以追溯煎饼烙饼的起源。除了距今5000多年的史前陶鏊,还有属于辽、宋、金、西夏和元代的铁鏊和铜鏊,这就说明煎饼的起源,不会晚于距今5000年前。

古代煎饼早先使用的原料,应当是小米,小米杂粮煎饼是古代北方人的常食之一。仰韶人已经创制有陶鏊之类的烹饪器具,后来各时代的饼铛都有出土,也发现有不同时代烙煎饼的壁画多幅,揭示了煎饼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契丹煎饼在《辽史·礼志六》中可读到:“人日,……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在庭院中煎饼而食,叫作“薰天”,应当是薰走不好的运气吧,在古人眼里煎饼的功力竟有如此之大。

胶东煎饼甲天下,不过那是后来的事了。在大宋朝,宋人将煎饼用于一些特别的节令,如人日、天穿日、乞巧日,煎饼都被派有特别的用场。

而胶州地区,直到明清时期煎饼才真正普及。

石小凡就是在使辽的时候,见到过契丹的汉人用铜鏊烙煎饼,于是他告诉了赵祯:“陛下,臣出使契丹的时候,见过辽地的汉人用一种叫做鏊子的东西用粟米烙煎饼。这红薯上磨磨碎,也可以烙成煎饼,而且红薯烙成的煎饼吃了并不会反酸烧心。”

红薯产量极高,可是有一个缺点不能作为主食。因为这玩意儿吃多了往往就会反酸烧心,而烙成煎饼以后,虽然难咬口味也差了点,可是吃了以后不会烧心反酸,而且能作为主粮。

“还有这等神奇妙用?”赵祯一听登时大喜起来,他指着那盘煮熟的土豆:“此物和红薯差不多,味道却是各异,它也能烙饼不成。”

石小凡笑了笑:“马铃薯可以炒菜,切成细丝,放上辣椒和醋,味道不错。而且,而且辽北可种。”

“什么!”赵祯一惊,辽北,也就是说契丹女真那边也可以种植?

辽北荒山野林,女真人都是以游牧游猎为生。不止是女真,还有契丹,以及契丹后面的蒙古都是游牧民族。

游牧是比农耕更要靠天吃饭的,一旦遇到风雪灾害,这些异族吃不上饭。那么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饿死,要么南下入侵汉人疯狂掠夺。

千百年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皇帝不是为了防御这些北方游牧民族而头疼不已。

若是能够在北方种植这些农作物,他们有了粮食,自然不会再挑起战争。

而石小凡知道,尤其是女真占据的辽北地区,那里土地肥沃,黑土地的庄稼天然的肥料。可是这个时代并没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