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石,赵元昊无法一下子运走。他需要征集自己的百姓来运这批粮食,从兰州运回大夏,然后分赃。
效率很低,如果这火车能够通到兴庆府就好了。可他不会那么干的,这等于把自己的领土给了宋人肆意侵占。
羡慕、嫉妒、恨,赵元昊想不通,他的属下也想不通。那个东京城的煞星石小凡,是怎么造出来的。
大宋朝有石小凡在,命不该绝!
因为石小凡的存在,赵元昊的野心戛然而止。战争不会再有,终于不再使两国人民受苦。赵元昊该做的,就是回去牧马放羊,搞好自己的畜牧业,好能够和大宋朝进行贸易。
西夏境内的各部族,都是赵元昊和他老爹,和他爷爷,一步一步征服起来的。可随着赵元昊的穷兵赎武,国内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各部落之间怨声载道,天天打仗,还特么打败仗。抢无可抢,这日子没法过了。
国内政局动荡,若不是惧怕赵元昊的银威,他们早就一个个的造反了。
如今这二十万石粮食的到来,终于缓解了一下国内的矛盾。赵元昊按照远近亲疏,二十万石粮食分发各个部族。要命的是这粮食是免费的,是宋人给的。
温饱思银欲,说的一点没错。有饭吃了,西夏的将士们也学的懒散起来。打不过,赵元昊在王宫也骄奢淫逸起来,每日沉迷于酒色。
“大王,您还有这心思在这饮酒作乐么。”大臣野利仁荣。
野利仁荣、学者,西夏文字的主要缔造者,党项族野利部人。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李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被西夏仁宗李仁孝追封为广惠王。
当年在赵元昊的爷爷那时候姓李,李继迁最困难的时候,正是野利氏挺身而出,让在地斤泽一败涂地的李继迁又在黄羊平死灰复燃,最后终成“燎原之火”。自此以后到李元昊统治前期,野利氏和李家一直是野利氏自李继迁以来就是李家最亲密的战友。元昊时期,野利氏更是群星璀璨,武有野利遇乞野利旺荣两兄弟鼎力抗宋,文有野利仁荣定制安邦,可谓是李元昊的左膀右臂。
赵元昊倚重野利仁荣,视其为知己与心腹,无话不谈,放心地把建国的方略大计、典章制度交给野利任荣指定与谋划。而野利仁荣所提出的“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须务实”等方针,也为李元昊日后制定“以兵马为先务”的国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听这野利仁荣这么说,赵元昊端着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