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架特殊的飞机。客货两用。这种飞机,跟美国大片里二战时候的轰炸机一样。机舱里靠两侧只有两排座位,座位不是朝前,而是侧位。中间走廊空间很大,但排满了各式各样的木箱、铁箱。机舱不高,连旭这样矮个的都不得不半低着头钻进去。
和他们一起飞行的,居然还有两只羊。它们被装在和旭正好对面的一个木箱子里,脖子上拴着绳子,另一头系在木箱的一块木条上。只有两个头探出来,四只溜圆的眼睛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大声的“咩咩”叫着,仿佛被发动机的声音所惊吓。
两只硕大的螺旋桨,一只发动起来并转速平稳之后,另一只才慢慢启动。发动机那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几乎把耳膜都要震破。
飞机终于腾空而起。飞行高度不是很高,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云层之间穿行。偶尔钻出云层的时候,居然能俯瞰到著名的尼罗河。下面的河流清晰入目。那分明是三条大河,乍看像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蜿蜒地铺在喀土穆的怀抱中。阿拉伯语中“喀土穆”的意思是“大象鼻子”,因为清、白尼罗河的合拢处,形状酷似一只硕大的象鼻,喀土穆因此而得名。
远远看去,青、白尼罗河仿佛两个久别的恋人,先是若即若离,羞羞答答,然而才渐渐地依偎在一起。喧嚷的蓝色的青尼罗河与恬静的相对清澈的白尼罗河在喀土穆交汇融合。气势恢宏。在两河汇合处的青尼罗河河床中央有一小岛,将青尼罗河一分为二。南边一股水在小岛南侧同白尼罗河相遇,然后向前流去,又在小岛北端同其另一股水汇合。青、白尼罗河由此合二为一,称为尼罗河。
河水在交融的一刹那变得湍急起来,聚集成一股强大的水流,以势不可挡之势汹涌向北挺进。有趣的是,在斑驳的阳光下,合股后的200多米宽的水面上,两条河水依然保持着各自的颜色,一蓝一白,泾渭分明,就像两条色调鲜明的绣带平铺在一起,绵延数公里,构成绝妙的“喀土穆奇观”。
飞机继续向南飞行。逐渐地,城市见不到了。乡村多了起来,但是稀稀落落的,村子的规模不大,散落在不多的几棵树木之间。地面上,除了黄色褐色的沙子,就是浅灰色的荒草。旱季就是这样,满目的凄凉。还有一些积水的地方,那就是沼泽了。积水的潭子面积并不大,平静的水面反射着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的颜色。角度恰好时,还能反射出强烈的太阳的光芒。从空中望去,和撒落的宝石珍珠确实没什么两样。
居然还有一条尘土飞扬的大路。来来往往的施工车辆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