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即将出国施工的日子(2 / 4)

一般有两个。三至四月份和八至十月份。三至四月份出工的,一般都是去新疆、青海、内蒙等这些偏远没有庄稼的工区。八至十月份出工的,一般都是去东部诸如东北、华北、南方这些省份。因为这个时候,地里的庄稼一般都收割了。在这个时候施工不会因为破坏太多庄稼而支付太多的“青苗赔偿费”。

“这是去哪呀?”林旭问。

“嗬!你怎么来了?还没走呢?去玉门。”一位操作员告诉他。

“怎么用这么多设备啊?”旭又问。

“是够多的!你不知道,六千道的大三维呀!全部都是数字检波器!”

“六千道?!数字检波器?!那成本得多高啊!”旭太惊讶了。

“这不算是最大的三维!前几天刚走了一套408,整整一万道接收!”

“好家伙!光查线就得把人累死。”

“不会的!都是新线,好查。你还没听说过吧?咱们又要买428了,十万道仪器!”操作员又问。

“十万道!”旭这次倒没有不相信。二十五年前出现百道仪,十三年前出现千道仪,五年前出现万道仪,现在出现十万道仪,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科技不就是以加速度的发展的吗!

机修那边正在加工什么东西。他一眼就看见了王师傅。河南那个项目,他的仪器车司机。

“王师傅!在忙什么呢?”旭问道。

“你来了?啥时候走啊?回来请客啊!”王师傅跟他打着趣,“我搞一个小发明。”

“哦!你那脑子就不会闲着!总是琢磨事儿!”确实不假,这位王师傅是仪器中心很有名的“发明家”。

“我给你们开仪器车时间长了,看你们每天爬上爬下升降那个大天线,太危险!平时还好,要是赶上雨天打雷,冬天下雪,更危险了!所以呀,我想办法给你们做一个简单的小器件,每天收工之后直接把天线往仪器车顶上一倒,一栓,完事。第二天开工,一竖,用销子一插,齐活儿!这多好!”王师傅边说边给他演示着手里的东西。

“嘿!你这个主意真好!那河南那年你怎么不给我做一个,害得我爬了一冬天的仪器车!”

“哈哈!那时候不是还没想到呢吗!现在做也不晚,我马上就给你做一个,你带到苏丹用去吧。”王师傅知道旭是在跟他开玩笑,他也回敬了一个玩笑。

“别!你让我轻省点儿吧!”

两个人又简单聊了几句,互相道别了。王师傅的这个发明,让旭的心里暖呼呼的。原来,大家都在彼此默默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