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工作量不大,但工区跨度很大。大部分处于河南境内。西起古都洛阳,向东经过郑州,直达原地调二处所在地开封,北起新乡,向南跨过黄河,直抵新郑市。地地道道的中原腹地,黄河两岸,人口稠密,交通枢纽。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珠高速、一零七国道、一零六国道、三一二国道纵横交织。其它诸如省道、国道、县道、乡村路等等不可胜数。这里是典型的大都会、超大型人类聚居区。是人类社会性群体生活的理想之地。但对地震勘探者来说,却面临着一场恐怖的噩梦。
这样的工区,对旭来说,也是头一次遇到。以往在沙漠、戈壁等无人区施工,基本没有什么阻力。最多也就是穿越一两条公路,两边警戒一下就是了。这次,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路,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机动车辆,给仪器采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噪音干扰。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刚分来的大学生。
“在家的操作员没有了。你多带带他,况且项目小,干不了多长时间就结束了,你多辛苦吧!”临出来的时候,主任这样对他说。
“没问题,放心吧!不就最多两个月的活儿吗!我能坚持!”旭向主任打了包票。
没想到,放炮却是异样的艰难。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噪音干扰,放炮全都是在夜间,人们睡觉的时候进行的。一般都在每天晚上十点以后开炮,一直持续到凌晨四点多钟。也有遇到不顺利的情况,到七点多钟才能完成计划的。然后花一个多小时回驻地,囫囵吃点早饭。一觉睡到中午十二点,被闹钟叫醒,一顿快速午餐之后,即又要出发去查线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循环而过。紧张而有规律。只是这规律和别人正好相反了。现在还年轻,能挺住。
可是,在质量控制上,他却和解释组长顶起了牛。解释组长姓孙,也是物探学校毕业生,早旭两年。
开工初期,这位孙工也和他一起出工。负责看资料,控制噪音。他在这种人口稠密的地区施工经验非常丰富,对一些较弱的车辆噪音习以为常。旭在前面操作仪器放炮,他就在后面盯着,看记录。还总是在后面催促,“放啊,干扰小了,放啊,没问题!”他的心情仿佛比仪器操作员还要急切。
旭心里就有些烦他,“放什么放!你没看见有车吗?!”
“这点车干扰没事!”他回答道。“咱们八公斤药量,能量非常强!这点噪音能压住!”
旭不答应了:“你说没事,出来废炮怎么办?深更半夜的,补一炮多难!我在沙漠里放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