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但风险也大。旭从来就没想过要出国。他觉得,那件事距离自己很远,仪修站还有很多水平很高的老师傅没有出国呢,哪就轮到他了?他不想对几乎没谱的事情做无谓的努力。先稳定住,在国内好好干吧!
小队新设了一个岗位:质量监督。这向科学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小队队长不再质量效率一把抓了。现在专人担负起了这一职责,这对质量管理是件大好事。各种质量监控手段也逐渐丰富正规了起来。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每个震点规定4台震源震8次才够,而经常很随意地想震几次就几次了。蛮干的时代已经过去,文明科学施工的时代即将到来。
震源用的是物探局自己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型号是KZ-28。比去年旭看到的KZ-20的还重8吨,总重达到了28吨,新技术应用很多。一共7台,其中4台参加生产,3台备用。这批震源故障率很高。毕竟是新产品嘛,来他们队进行测试的,边生产,边试验,边改进。
负责这套震源的是一位美髯公。据说是物探局震源老总,专家,绝顶高手。气质很是文雅,又不失威严,喁喁而谈,思路流畅而且条理清晰。
控制箱体采用的是先进-II,连接到一台486机型的笔记本电脑上,质量监控手段很全面。采用实时监控。每震动一次都在笔记本电脑上生成一个PSS报告,详细显示每一台震源的工作状况。有行业标准可供参考,一旦哪个震次超出标准就必须退回到该震次重来。还配备了一台打印机,针式的,打印速度特别快。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抓图,打印一次。打印效果不是很好,但基本的曲线、文字都能看清楚。每天还要把PSS报告全部用软盘拷贝回解释组,解释组认真比对,统计,分析,一旦发现严重问题就要给仪器组“下备忘录”,下次不准再犯。
仪器的日检也是一样。用的还是SN368仪器。旭对这种仪器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但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不是排列查不通就是主机箱体死机。毕竟服役了十几年了,严重老化。一到旭当班,仪器就不正常。让旭很是摸不着头脑。而另外两位操作员在这套仪器上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年,人家怎么就没事呢?每天都是200多炮,可一到他这里生产效率就直线下降。这怎么能行呢?真着急!
只得请教。原来窍门就在控制主机箱体的温度上。那两位开机之前都提前把主机后盖打开,让主机内部的电路板充分散热,温度基本恒定,保持在20-30度。这样工作一天都没问题!掌握了这个窍门,旭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有时甚至超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