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00来块钱。他给奶奶和妈妈各买了一些东西,要回家了。是的,奶奶和妈妈一辈子省吃俭用,哪里舍得给自己买营养品吃?所有进项都是从土里刨出来的,质量好一点的卖钱,差一点的喂孩子,哪里舍得给自己补贴一分?父母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毫无条件的给了孩子,而孩子,能有多少时间能想起他们来呢?
家里的花生已经收完,只等着玉米熟了之后收回来再种小麦了。父母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不在家的日子。他们还是照常生活着。栽种庄稼,管理庄稼,收获庄稼……,一年一年,循环往复。农家的活计永远是无休无止的。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农闲农忙,妈妈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做完田里的活儿,又要回来做家务活。喂完牲畜,还要伺候老人。农村妇女是最辛劳而又甘于奉献的。
伙伴们有已经把媳妇娶回来的,还有伸长脖子盼望早点结婚的。农村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尽量早一些成家。只要遇到合适的,赶紧结婚了事,不管是否到了年龄。哥哥自从结婚后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乐呵呵的,一边干活一边吹口哨。他还偷偷对旭说,有媳妇真好!
姐姐还在当民办教师,工资极低。但这两年似乎已经有了转机。县里有政策,如果能交上8000块钱,就可以获得到县职教中心深造的机会,并且获得商品粮户口,转成公办教师,工资也相应提高一大截。这个诱惑力是很大的。大家都在暗自筹钱准备着。
寄养在这里的表妹也回了姑妈家。奶奶很是伤心了一场。表妹从生下来就跟着她,没吃上一口妈妈的奶,都是奶奶一勺勺一口口喂大的。感情当然无比深厚。妈妈和婶子也对这个从小就懂事乖巧的小外甥女疼爱有加。旭也很喜欢她。有一次她想吃自家种的甜瓜,甜瓜地刚浇过,旭踩着膝盖深的泥去给她找,踩坏了不少瓜秧。结果招致叔叔的一顿臭骂。
奶奶很是高兴,直夸孙子懂事了。旭给她买了她爱吃的水蜜桃罐头,绿豆糕,还有几块炸糕。她连着吃了好几块。直到妈妈阻拦才不得不停下来。妈妈怕她吃撑了,老人的肠胃功能一般比较弱。吃撑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妈妈的那份她并没有自己吃,一部分给了奶奶,一部分给了姥姥。姥姥姥爷那边一直很好。身体很不错。姥爷每十天赶四个集。从不间断。好天气骑自行车,坏天气步行。主要目的在于锻炼身体。
妈妈给旭一连做了好几天的面条。他最爱吃妈妈做的两样饭:面条和烙饼。面条可以连吃三大碗,烙饼可以不停顿的吃完两张。卤通常是自家酿的面酱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