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要起步的那一刹那,妈妈哽噎起来,“慢点……”随之而来的,是泪雨滂沱!他不能再走了。他折了回来,扶着妈妈,妈妈索性坐在那里,更加伤心的抽泣。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妈妈如此直接地对他而哭,因他而哭。奶奶也在一旁擦着眼泪。“我不走了,我不走了,妈!…………”
终于回到学校了。到了学校才知道。粮票已经作废了。所有的饭菜都要用现金换成饭票和菜票来买。以前馒头是2两粮票加5分钱,现在定的价钱是1毛5。后来又涨了两次,在他中专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涨到2毛5分钱,此后一直维持着这个水平,直到毕业。
好在开始有奖学金了。旭的生活才不至于太拮据。奖学金是严格按照学习成绩的名次发放的。奖学金分三个档次,有名额限制。最高档每月65元,每班2人;中档每月50元,每班3人,最低档40元,每班3人。65块钱对旭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虽然班主任和家长老师们一再强调,中专阶段应该是全面发展的阶段,应该多搞交际,多方面发展。不应该像初中那样只搞学习。但是旭为了拿到最高的奖学金,仍然一心扑在学习上。竞争对手很多,也都很有实力。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脑筋并不是真的很聪明----最起码比不上燕儿。其实爸妈并不要求他过得太节省,相反,妈妈有时候还偷偷塞给他一些钱,希望他多吃点肉。但从小的习惯已经养成了,他改不了。姥爷的榜样摆在那里,他要做一个勤俭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向奖学金努力,奖学金自然也和他距离他最近。最高档奖学金总是有他的一份。他计划把每顿饭的花销控制在1块钱以内,一天控制在2块钱以内。每个月底有剩余的话,就可以吃些好的改善一下了。一天花2块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早晨一份粥加两个馒头5毛钱,中午一个菜加三个馒头1块钱,有时晚上可以只用三个馒头就着自家的咸菜吃。他最爱吃的菜有三个:皮冻,红烧土豆片和回锅肉。这三个菜价钱低,油水相对较多。
生活已经很不错了!他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用榨油剩下的残渣做成的豆饼,花生饼,和生产队的马抢吃的黑豆粒,粗糙的难以下咽的玉米面贴饼子。馒头比所有这些都好吃多了!
他还认识了一个高年级的老乡。老乡有时带着他去学校以东大约20里的影视城挣点外快。那时候影视城刚刚建起来不久,拍电影的很多。他们去给人家当群众演员。穿上铠甲,拿上长矛大刀,在将军元帅后面站着,或者一大群人冲锋陷阵。一般每次去都能挣二三十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