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开门见三人整齐地站在门口,对清仁说道:“等久了吧?”然后吸了拖鞋,用右手拉着清仁,走进客厅。
宋飞飞听到老爷子回来,放下拖把,双手托着温毛巾从洗脸间走出来,递给老爷子,然后对老爷子说道:“谭书记,向哥等你等得可久了。”
老爷子揩了脸,揩了手,把毛巾递还给宋飞飞,才说道:“本来下午只安排去走三个企业、五户人家的,没想到到走地方,基层领导却变了卦,增加了一个企业和棚户区两户人家。企业看不看就那么回事,但棚户区却非看不可,一来二去回来也就迟了。但增加这两三个看处,还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是棚户区最后一户人家电视还是90年代的老电视、冰箱也是锈迹斑斑,一家五口人三世同堂,挤在四十多平米的一室一厅里,确实寒酸,不到现场,真不敢相信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还有这么贫困的人家。对于这样的人家,两袋米、几把面、五百块钱能起什么作用?我当时看着心底就直犯酸,临走时,私底下又给女主人送了两千块钱。大家看到我送了钱,一行十几个人都掏了腰包,有五百的、八百的,一千的,凑了七八千块钱,这下这户人家过年算是有着落了。”老爷子说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象完成一件大事一般。
“年关送钱送物,本来是体现党的温暖,普通人家,确实也不靠这些,干部前去只是锦上添花,但象这户人家却是雪中送炭,同时因为您这样的大领导亲临现场访贫问苦,今后家境可能有大的改观。人家会记住您的。”清仁说道。
大家簇拥着老爷子坐下。老爷子对郑谐明说道:“这个我倒不在意记住记不住,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要让天下老百姓日子都好过。”说到这里老爷子突然顿了一下,转问郑谐明道:“小郑,你们给贫困户送温暖了吗?通过今天的行程,我觉得这事确实不能走形式,马虎不得。要看准,送准啊。”
“半个月前就送了,张书记说,办实事要早办、送温暖要早送。过年过节的,送迟了,老百姓拿什么买年货啊。所以我们老早就分头送到了。”郑谐明说道。
“小张不错,他凡事能想在前头,能做在前头这一点象我,我放心。”老爷子说道。
宋飞飞放了毛巾,给老爷子端来了茶。老爷子喝了一口,然后对清仁说道:“回去这段时间还适应吧?”
清仁答道:“哪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段时间,毕总客气,什么事都要我兜着。不做吧,怕影响工作,做吧,又怕影响毕总形象,确实让我感到有些为难。”
“这怕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