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凡到大义市任书记,清仁着实感叹了几天。张凡从年龄来讲,不大不小,43岁。从文化程度来讲,初始学历是武汉大学本科,工作以后才因为现实需要,完成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学历。虽是在职,却无伤大雅,完全符合组织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比起那些小学、初中没毕业、ABC都认不全的在职研究生、博士生不知要强多少倍。现在组织不仅讲学历,更讲基层经历,没有基层经历的,再高的学历都只能在处长水平上徘徊。而那些小学没毕业的招聘干部都是从村到乡镇,而后到县,然后进入地市,很快就进入了省厅一级。同时他们的文凭再不是小学、初中没毕业,不讲博士,至少都升到了研究生水平,而且还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不带在职两字。和基层升上来的同志比,张凡对他们的学历都嗤之以鼻,更看不起从基层升上来汉字认不完一升的干部,他酒后常说,是牛是马拉出来溜溜。看谁更有水平。但他承认按组织当前规定的原则,缺乏基层经验确实是他的软肋。再从其任职经历来看,凭着能耐,虽一步一步升到正厅级,却没有在实职一把手干过,按组织正常的晋级程序,光这一条就让他无法一下子蹦到市委书记这一步。更何况是大义这样条件较差城市的主官。这其中蹊跷大家虽然明白,却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并不真切。清仁也是一样,虽知道是谭书记从中斡旋,但怎么斡旋到手的,却是一概不知。清仁认为,组织晋级的原则有一些因素考虑欠缺,象张凡这样的能人,他们这一辈,能考得上中专,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角色,考上大学都可称得上精英,更何况张凡还名牌大学。这些学生智商没问题,办事没问题,毕业时省直机关都抢着要去,没想到到了升职却强调基层工作经历。或许,谭书记就是根据这些因素促成的。但不管怎样,张凡最终还是跑到地市,完成基层经历以后,难道以后还会派上更大的用场。
清仁同时也注意到,这段时间,郑谐明时常请假,理由不是单位要出刊,就是单位领导要写讲话材料,再就是上面来人要陪。其实每个同学都明白,郑谐明这样猫跳狗跳,不可能是忙着单位的事,而是忙着给自己找路子。请假的种种理由都只是幌子而已。
自从和老爷子见过面以后,郑谐明又燃起了从政的希望。这从谭河给张凡的送行宴上郑谐明的表现可见一斑。但郑谐明和一般政客不同,在从政热情高涨的时候,还时常饮水思源,拉清仁吃饭喝茶,并时常对清仁说:“没有你,我死的想法都有了,是老天派你来救我的。你是我的恩人哪。”因此,在清仁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