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必武当然是比谁都想,可现在的关键是,他不能去做,他只好是再与吴三桂先议和。
同时,张必武也知道了洪承畴在河南打了几场胜仗,河南那边的形势同样也是不乐观的,吴三桂的乱来,给予了满清极好的机会。
叹气归叹气,可是要做的还得做!尤其是要借一颗人头来警示众人,不要再生出他念来,不然的话,只有死!是的!必死!
要用的人头是谁的正是侯方域的!侯方域想要北逃,他认为张必武与吴三桂一战是必败的,再呆在这里也没有意义了,不如逃到北方,那样就能吃香喝辣的,而在张必武处,虽是名为好友,却一点好处也没有。
什么家国大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享受到美好,尽得荣华富贵!为此,侯方域的离开是肯定的,张必武早先知晓,便让人把侯方域给捉了起来。
至于侯方域是必然要杀的,可是要杀他,还得由钱谦益来数落侯方域的罪名。
侯方域通敌卖国,背主求荣,且挂名忠汉,却一再地屈从于满清。如今再叛,就要用侯方域的人头来警示所有的人,不管是谁,要是背叛的话,他的下场就只有一死!
可以说,张必武在战败了吴三桂,他的声威大震,且又执住侯方域,将其所斩。哪怕一些文人再怎么议论张必武,张必武也不怕。
大丈夫做事,又怎么在乎别人的议论呢只要这一件事该做就得做!这就是后面张必武纳李香君不怕的原因。
在钱谦益的数罪之下,当然还有陈之龙、杨友龙等也在数落了这位昔日的好友,侯方域的罪就定死了。侯方域被菜市,当着众人的面被斩首了。
一下子文人大惊,因为张必武已向所有文人表示了,你们必须做好选择,你们是要站在哪一边是他张必武还是满清!不管是谁,只要他一有摇摆,那么就必杀!
这一下,文人一见到了被高悬示众的侯方域人头,他们都在摇头摆首了,一个两个都是怕极了。
有文人说:“唉!自古以来,只要是读书人,官府都会管得很严的!官府从来不深惧于没知识没文化的蛮人起义,造反,毕竟他们啊,顶多就是流寇,成不了多大的气候!可是一旦流寇有了文人的帮助,那么他们的造反就能对官府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威胁了!像李自成和张献忠吸收了知识分子,大明不是也被撼动了吗古往今来,哪一次不是当流寇,乱贼一有读书人相助,其声势就大振,足以最后夺取天下!”
另一文人接口说:“唉!可不能小看齐王啊!他如今不过是借侯方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