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周末开房(2 / 4)

的资料,电脑打印出来的资料上,还添加了一些凌学姐那娟秀字迹写的批注。

寝室里很安静,只有他一个人。

资料上写着,第十七教学楼,原名求知楼始建于一九八一年,设计单位为清州市红旗设计院,总设计师叫席晓明。

席晓明时年四十多岁,林文州掐指一算现在如果还在世也将近八十了,这里加个‘如果’一词是因为资料上写明了,席晓明于九十年代初期出国,后失去联系,只知道他的目的地是美国,甚至连美国哪座城市都不得而知。

1981年的时任校长叫做周润福,也就是当年那个被同学看到图纸的老校长,已经于十多年前去世了。

这里凌霜华有个批注,联系过周校长的曾外孙女于晓琳,没有重要的收获,但于晓琳表示曾外祖父曾经留下一本笔记本,视若珍宝,但是时间太长了,曰记本现在下落不明,她答应帮忙留意,一旦找到会及时联络告知。

求知楼的承建施工单位是清州市第一建筑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内根本没有什么个人电脑,更不用说什么网络了,信息记录完全靠的纸笔,而纸张这种东西保存很难,加上第一建筑公司如今早已破产倒闭,根本找不到当年的记录,所以也就对当年参与施工的人员无从寻起。

但凌霜华学姐确实是个非常执著的人,她通过一些第一建筑公司的老员工,顺藤摸瓜,终于还是被她找到了其中的两个参与了求知楼建设的工人!

通过电话询问了一翻,也同样没有收获,两人都完全不记得当时建设的时候的具体情况了,总而言之就是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但是凌霜华还是不死心,又通过这两人的回忆,想尽办法联系上了当时施工队伍的包工头,后者回忆了很久最后提到了一点,说是当时他们竣工后,业主,也就是校方并没有马上验收,而是时隔了一年才确认,为此他还多次去找学校理论,后来学校表示那栋楼有点小问题,暂时不验收。

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那个包工头也不懂什么打官司,只能时不时去催讨验收,因为不验收最后那笔尾款收不到。

直到一年后,他才如愿以偿从学校那里拿到了最后的钱。

凌霜华还写了段批注,表示她打算花点钱把那个包工头请来清州,仔细询问一番。

之后一段是摘录自学生会秘密档案,凌霜华批注表示,看完烧掉。

其中主要内容涉及的都是那两次关于那个400教室的传闻。

第一次是一九八一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