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访(3 / 4)

我来做明帝 九悟 3243 字 2021-07-03

监、茶园监等等。中官四出,百姓不安。更有在京中以锦衣卫暗中兼并票号、银庄、当铺,索要一层干股的事情。闹得京城中物议沸腾。

其三,白龙鱼服于市井之中。焉知没有逆贼?这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实在非明君所为。”

孙承宗听完,还是默然不语。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在天启五年辞官致仕。他根本就没有见过当今天子,崇祯皇帝!而以许誉卿今天来说的事情,和他辞官在乡间看邸报,和友人们书信往来所得知的皇帝的印象完全不同。

在他的印象之中,今上仁而爱人,勤政简朴,持重有谋,一朝覆灭阉党。颇有中兴之主的迹象。怎么现在听起来就和昏君一样?信任太监和锦衣卫的皇帝,在大明朝来说,基本已经滑到了昏君的边缘。

“朝堂上最近还发生了何事?”孙承宗喝口茶,问道。

许誉卿叹口气:“天子前不久赦免了熊廷弼,允许其子收尸。对熊廷弼赞誉有加,让诸公定谥号。上个月有日食。召礼部侍郎徐光启修改历法,颇多宠信。

其实老大人应该有所耳闻,如今朝堂上人心浮动,即便天子以不任本职的理由贬谪陶崇道,满朝诸公还是都只为权位计,相互攻讦,而无人肯任事。是以,下官对老大人此次起复并不看好。”

孙承宗捻须道:“老夫沐浴皇恩,既蒙起复,问心无愧即可。”

再聊了片刻的闲话,礼节到位,许誉卿便告辞离开。他刚走,孙承宗的老仆再拿着一份名帖进来,“老爷,李大人来了。”

刚刚应酬完,本来准备休息的孙承宗不禁有些烦躁。但也知道自己的老仆不会无事生非,这时候还能送来的名帖,必定是要他见一见的人。

他接过名帖一看,说道:“有情!”

今天晚上第二个拜会孙承宗的人是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的李邦华。

李邦华,字孟暗。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和孙承宗乃是同科的进士。只不过孙承宗考的非常好,乃是进士第二人,也就是传说中的榜眼。

要扯两句闲话。第一句,明朝自文官政治大兴以来,成化年间的首辅李贤定了一条潜规则:非翰林不得入阁。换言之,孙承宗考到这个科名,具备成为阁臣的先决条件。

不要以为这是玩笑话。阳明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就没有进翰林院,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只能是六部尚书、总督这个级别。

第二句,同科及第,这在明朝是相当硬的关系。想想看,大家都是一个“座师”录取的,正所谓都是一条线上的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