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新华社这两位记者的态度他能感受得到,这是两个很有些棱角的角色,不是等闲记者那么简单,来的目的也不是单纯的做一个采访,而是真正想要挖掘出一点儿东西出来,这正合他意。
采访时如何来说,沙正阳也是经过了慎密的考虑,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哪怕有些新意都难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要让对方主动的来为自己的目的摇旗呐喊,那就得打动他们,让他们也觉得在这个话题上拓展开来,深入进去,能有大的价值意义,这才能达到目的。
这些记者一样嗅觉灵敏思维敏捷,加之见多识广,又有无冕之王这块招牌扛着,特别还是新华社的,你想要随意摆弄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被他们摆弄,甚至还得要把你给摆弄在坑里去。
所以要想实现自己的意图,你就得打动他们。
初一接触,沙正阳就清楚这两位不是靠单纯的人际关系或者小恩小惠能打动的。
这和那些个借机混吃混喝捞点儿好处的野鸡记者不一样。
你想要打动他们得靠有价值的东西,要让他们感动触动,要激发起他们的情感道义,乃至于认为这是他们作为新华社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行动起来。
沙正阳相信自己做到了这一点,这从后续和他们的对话就能感觉得出来。
他们想要把自己借助对长川实业的企业改革所想所作以及可能还有一些延伸开来的东西做出来,做成一篇更具价值意义的东西,所以才会征求自己的意见。
这的确是一柄双刃剑,换了别人,也许就不敢这么冒险,但是对于沙正阳来说,他觉得这个险值得一冒。
重生一回,都去赚钱玩女人了,那太无意义,太low,总要尝试做点儿前世中自己觉得有遗憾的事情。
哪怕自己也清楚,自己没有那么能力去改变很多东西,但是起码要努力去试一试,尽了力,哪怕改变了一些,也值了。
而且沙正阳也觉得褚玉林和王凡二人既然敢做这一类的采访,那么自然有所仗恃。
这个仗恃不仅仅是新华社记者的身份,更在于他们能够准确捕捉到高层风向走势,能够把握好这类文章的尺度和力度。
当然,要说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
中央有中央的通盘考虑,站在基层的角度,你不可能有那么高的站位,也不可能有那么宽的视野。
自己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能会被一些领导视为麻烦,认为是搅乱人心干扰决策。
所以他借着来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