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罢了。
——————
吃过了道别宴席,和一众乡亲挥手之后,在大家艳羡的眼神中,太史慈母子倒是告别了这里。
虽然此处是太史慈的生身处,不过太史慈的母亲倒是也知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并没有因此而为难于太史慈,如今眼见的,和太史慈结义的这位小弟,定然是在幽州有根基的,太史慈定然也是能够在幽州重新扬名立万,故而太史慈的母亲也就安然的答应了迁居幽州。
虽然此间要有千里之遥打的路途,不过为了自家儿子着想,她却也心甘情愿。
为了照顾老夫人,张放自是给安置了一辆马车,而且也是为这位伯母挑选了两个随身的丫环,方便照顾老人,毕竟他们这些人都是男人,这一路上要行程越千里,总有不方便的时候,所以有了这么两个丫环,倒是可以更好的照顾人。
有了马车的牵绊,张放等人自是更为精心,却也如同当日在草原上一般,张放让人在前路上提前探路,同时也便于安排一路上的食宿,之前他们这一干人等南下,可以餐风露宿,如今却是不能再这般行事了。
从黄县出,而过东莱府城,再到下密,昌邑,便快到了北海。
张放他们自是记得老夫人的吩咐,要去拜访一下北海相孔融孔大人。
对于这位大人,这段时间,张放和太史慈倒也有了几番了解,正是圣人之后,却也年少有名,如今位列朝官,倒也做的好官,在朝时为人正直,不与权臣宦官为伍,常常出言讽谏于上,这样的为人当然不为高层所喜,被贬在外,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将一个文官却是给派到青州为官,更是将他放在北海这里,即靠近泰山贼,又有黄巾余孽隐没的地方,诸位朝臣的心思可见一斑。
难得这位孔大人到任之后,并没有畏难之举,还是多做安民之事,像这般照顾太史慈的家人便是一例。
如此一番了解之后,自是让张放和太史慈两兄弟,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孔大人有了几分好感。
及至见到这位孔大人,两兄弟倒是更是有了几分钦佩。
两人都是白身,居然并没有受到守门人的为难,在通传给孔融知晓时,这位大人倒也不做推辞,让太史慈和张放伴着老夫人一同进见。
“急公好义太史子义,今日终于得见,倒是让我十分欣慰啊!”这位孔大人还真是没有什么架子,看到孔融这个样子,张放却是有此体会。
“孔大人,却是谬赞了,在下实不敢当,倒是大人累次派人照顾于家母,让在下感佩莫名!如今在下要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