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耐力的蒙古马也吃不消。
通常来说。两、三匹备用马已是同时代其他军队的极限,但蒙古的骑兵,一般来说,通常会配备四匹。甚至是五匹备用马,三次西征作战尤其突出。
第四:灵活复杂、式样繁多战术,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两翼包抄”的经典骑兵战术。由亚历山大大帝首创,而后名震世界的军事奇才汉尼拔大将再完善,在亚平宁半岛屡立奇功,十余年内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将领敢与汉尼拔正面交锋。
到了蒙古这里,骑兵战术更是花样翻新,例如箭雨打击、两翼包抄、佯退、开口,这自然并非原创,但经历严酷战术操练的蒙古军队能将其灵活运用、完美发挥。
第五:情报侦测系统。
蒙古纵横当世,但却并没有盲目自大,情报搜集工作,非常具有前瞻性。
情报系统在蒙古这架庞大、冰冷的国家军事机器中,占据着重要组成部分,蒙古的情报网络主要由商人充当,间谍遍布欧亚大陆。每次大规模战争和战役前,必定是谍报先行,而后才在分析情报的基础上制定作战方案。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蒙古大军将兵圣孙子这句名言发挥到极致。
第六:火器!
蒙古的骑射手,足以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而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蒙古人原本是极其不擅长的,但没关系,敌人擅长,我学过来就行了。
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如此。
这个敌人很多,其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一个绵延数千年而不灭的伟大民族建立的羸弱王朝——大宋!
蒙古在与大宋、金国等国作战时,学到攻城技巧,又发展火器,从西域进口“回回炮”,此炮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当年蒙古强攻襄阳城数年,久攻未下,最后便是依靠回回炮啃下这块最难啃的肉。
所以,蒙古人又将此炮称为“襄阳炮”。
而在当时,全世界也就只有蒙古人将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七:完善的奖罚制度。
说是第七点,但这一点的重要性,却远在以上六点之上,蒙古人以人耳论战功,也就是杀了多少敌人。一般而言,攻城结束后就是屠城,这种参事在中亚、东欧,比比皆是。
这段时间,不论你抢到什么东西,都是你的,纵是可汗,也无权过问。
这当然只是一个说辞,但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