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就不见了。然而,连续20多天大雨后,这个怪物再次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百姓们听说之后前去观看,并报告给当时的政府。一家防疫医院的人给已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后,“龙”骨被抬出来,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存放其骸骨的营口市水产高级中学也几经搬迁,偌大的骸骨就这样遗失了。
有人翻阋1934年8月12日的《盛京时报》,记载此“龙”竟然有“爪”,而且还用“爪”挖了一个近17米长,6米多宽的土坑,说明“龙”曾经挣扎过。1934年8月14日的《盛京时报》刊登了“龙”骨照片的复印件,虽然年代久远,加上受当时摄影技术以及种种因素制约,只能依稀看出头戴草帽观看“龙”骨展览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画面中一具长长的动物骸骨及其头上生出的两只长角依然清晰可见。对此,营口市自然博物馆专家产生分歧:有人认为有可能是当年一条搁浅的须鲸;也有人认为,因为照片不是特剐清晰,但根据形状看有可能是恐龙。而见过“龙”的3位老人蔡寿康、黄振福和张顺喜认为,把当年营口出现过的“龙”,说成是鲸鱼太草率,轻易下结论太早。70多年前出现在营口的到底是不是“龙”,看来只能等待将来的科学考证给出答案了。
再就是网上普遍流传,野外看到大蛇或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蛇的时候,一定不要说是蛇,要说好大一条龙之类的话,这就是给它封正,这样蛇就可以化龙,如果没有得到封正,蛇就无法化为龙,而那个撞破它进化的那个人往往会霉运不断,甚至遭遇横祸。
看了很多资料后,我发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龙其实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于诸多动物、自然天象等事物进行综合抽象、概括集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概念、文化符号,这种动物本身并不存在。但是民间却传说不断,甚至坚持有人看到了这类生物,但不管怎么样,我是亲眼所见的,这世间一定有“龙”这种生物,也许没有那么神奇,仅仅是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奇特生物吧!
《腾龙影》全话完!敬请期待下一话《爆头亡》,爱如风过,逐风之作,明日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