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骆天宇的小脑袋,一抬头,就看见骆天宇身后站着个年轻人。
当年杨眉刚上大学的时候,骆天宇最羡慕她这一身警服,整天跟在她屁股后面转悠。眨眼的功夫,小男孩也长大了,见到她还有点腼腆。站在小男孩身后的那个年轻人杨眉也认识,是姑父骆元武的侄子骆天明,和杨眉同岁,燕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四学生。过去杨眉在姑姑家里遇见过他,他出现在自己家里,倒还是第一回。
骆天明倒是很主动地打了声招呼:“你好。”
“你好。”杨眉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便进了屋子。
“怎么了,小明,跟我们家小眉没话说?”杨建华在一旁打趣,骆天明却只是摇头苦笑。
通常情况下,杨建华是不会把骆天明带到这里的,只是今天有些特殊。同样到了毕业季,骆天明也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问题。他当年高考的时候成绩差了一点,是杨建华通过关系把他运作进了燕京师范大学,但他自己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他最大的愿望还是从政。
骆元武的父亲曾经是西北某县的副县长,而他的大哥骆元敬也就是骆天明的父亲,却走了从教的路线,现在是县中学的校长,在当地也算颇有名望了。但是和在京城当处长的骆元武比起来,显然差得不是一星半点。骆元武每次回乡,县里甚至市里的领导都会全程陪同,那种风光很小的时候就像烙印一样刻在了骆天明的心里,他立志要当二叔那样的人。关于骆元武的发迹,县里也有风言风语,说他是靠了裙带关系才走到这一步。但那又怎么样,这只能说明骆元武有本事,给骆家找了个好媳妇。
但愿望是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师范专业在毕业分配的时候有严格的限制,要想转行并不容易,骆天明很自然便想到了杨建军。作为骆元武的亲侄子,他当然知道杨建军的身份,如果能够分到淮江省,弃师从政应该没有任何难度。而且有了杨建军这座大靠山,在淮江省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先得到杨建军的认可,所以来之前,骆天明特地下了一番功夫,理发洗澡换了新衣服,还去图书馆查了不少关于淮江省的资料,就等着在杨建军的面前露个脸。
可是杨建军进屋以后,正眼都没有瞧他一下,就忙着陪杨老爷子聊起家常,谈的都是淮江省的事。老爷子在淮江战斗了大半辈子,最后虽然是在中央部委的位子上退了休,但对淮江的感情却是深厚的。每次杨建军回来,他都要认真了解淮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一次杨建军到燕京参加一个会议,特意提前一天回来,就是陪老爷子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