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也是相对的。比如现在的尖沟村,因为绢纺厂正月十六开工,许多年轻人元宵节没过就离开了家。卢向东也没有闲着,他要把初四那天想到的几个问题尽快落实下来。
将近十里长的土路其实基础已经拉好了,晴天还比较好走,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铺上些碎石。村里有的是石匠,去山里面采些石头,无非就是再花几把子力气砸碎,用石碾子一段段压实,便就有了些模样。整条路都是村民出的义务工,自己带粮自己烧,自己挖土自己挑,没有花合作社一分钱,也算是村里投资的一部分。
把瞭望塔改建成一栋小楼,卢向东却专门拨出十万元,钱就让陈招娣管着。他对小楼的要求挺高,钢筋水泥,框架结构,造价自然不菲。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从山下运上来,运费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但小楼不仅起着瞭望、防火的作用,还是合作社的办公室和员工的宿舍,自然要建得好一些,这个钱不能省。十万元只是初步预算,真正建下来,恐怕还得追加。
通电和架设电话的事情黄同山一直在联系,请乡供电所和邮电所的人吃了饭,问题基本不大。这方面的费用也不小,因为要架线,还有变压器,加在一起也得十多万。后来龚家贵请顾仁标出面,稍作减免,最终定在十万元。
合作社创办至今,卢向东精打细算,除了买铁丝网和一些人员工资,其他都是就地取材,几乎没什么花费,总共也才用了三万多一点。现在不过大半个月,这二十万就花了出去,而且还不一定够。卢向东这才知道,当初陈红匡算三十万并不是故意夸大。毕竟合作社真正出效益还得在一年以后,这一年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三十万很可能不敷支出。
卢向东很早就明白钱的重要,否则他在大学阶段也不会那样拼命挣钱。但等他真正创办了一个实体,才明白什么叫做资金。盘算来盘算去,他都觉得剩下的资金有点捉襟见肘,必须另寻支持了。
年前,宋冬发答应赞助三万元。卢向东跟小董通过电话,这笔钱已经批了下来,这几天就会送到村里来。不过,这笔钱是环保局赞助村里的,却不能挪用到合作社。这一点,他还拎得清。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卢向东想到了去年他打了那份申请报告。为此,卢向东来到了乡政府。
青山乡乡政府大多是平房,屋舍破旧,但胜数量。像董长宽这样的副乡长也可以拥有一间单人办公室,单人办公室的好处就是可以谈论一些比较私密的话题。由于经费限制,董长宽的办公室并没有安装空调,但他脸上的笑容却温暖如春:“小卢,你可是难得来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