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剥夺曹操的未来(5 / 6)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2327 字 2021-09-09

操致歉道:“明公,此昱之罪也。若非昱,明公也不会因此出差错,险些将兖州基业毁于一旦。”

陈宫也道:“此事宫也有罪,失察之罪。”

“好了好了,大家都不用争责了,你们只是出计者,采纳不采纳是由我决定,既然是我选择的,那便是我的过错呀,此事到此为止吧。”

曹操摆摆手,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个举动让几位谋士还是很舒心的,这也是曹操的魅力所在。

不过曹操肯定不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若论起把控人心,郭嘉必然是当世第一,且素有战术奇谋,有阴诡之道。论起行军打仗,出谋划策,程昱也是文武双全,上马可领兵,下马可安民。而陈宫亦是位战术高手,给吕布献计,差点活捉曹操。

但论起战略谋划,这几个人的眼光就差了许多,不能跟荀彧比较。

如果是荀彧在的话,早在程昱提出屠县以震慑陶谦的时候,估计就已经想到了洛阳那边的反应,从而对曹操进行劝阻。

因为整个三国之中,贾诩、沮授、荀彧三人,是最了解一名正统皇帝能给一名诸侯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贾诩最早提出“奉国家以征天下”,紧接着是沮授“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最后才是荀彧“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

三人都以极为长远的战略眼光,必然清楚现在的时局有什么不同之处。

但如今陈暮早就已经从曹操那诓来了荀彧,从袁绍那搞来了沮授,连贾诩也在对青州的观望之中,所以包括袁绍在内,这些人阵营之中,居然没有一位顶尖的战略家,不能为各路诸侯指明前进的道路。

这就是陈暮最大的阴谋。

早在洛阳将荀彧招来尚书台,就埋下的伏笔。

二荀一个顶尖战术大师,一个顶尖战略家,为什么陈暮更看重荀彧,而不是很在意荀攸的去留?

就是因为一时的战术得失并不重要,战术可能会失败,但只要战略赢了就行。

因为有时候打了胜仗,并不代表就获得了胜利。

像后世倭寇入侵时,最早的战略是鼓吹什么亚洲共荣,中日一家亲等等方针,表面说是友好,实际却是在慢慢蚕食我中华大地。

这种办法虽然进展会十分缓慢,但却极为有效。

如果真按这个战略实施,温水煮蛙,中华大地在那个困难年代,四处需要盟友,还真有可能步步忍让,最后被倭寇慢慢侵吞。

包括著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