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回师(2 / 3)

跟随着皇甫坚寿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自己则径直步入中军大帐中。

刘昶进入大帐半刻钟后,各级将官校尉也纷纷入账,很快便讨论起此次回军时各路军队的次序问题。

如今的汉军早已不是当年那只统一在一个旗帜下得大汉军队了。东汉末年自汉恒帝始各级军队只知上官不知朝廷,直到黄巾之乱伊始才被何进统一了起来,但所有出征的军队都被冠以“联军”,就好比此刻皇甫大军中也是各种旗帜林立,有朝廷初始拨予的常备军(北军五校)、也有后来调集的羽林军(曹操)、还有半路加入的义军(刘昶、刘备)、更有原来的地方大员组建的军事力量(钜鹿太守郭典等),因此这路大军在朝堂之上是被称作“皇甫联军”。

如今各方势力都对这排位问题争辩不休,刘昶也是颇感无奈。心想:合该天下大乱,如此军队,遇上战具不全、战力低下的黄巾军尚可一战,但若是真遇上点子了,恐难有胜机。难怪区区一个西凉叛乱就能危及京师腹地,还屡战不胜,要不是靠着对方内斗,估摸着这大汉早没了,哪能撑到三足鼎立时才被完全灭掉。

正当刘昶思索之际,大帐之中已是辩论的热火朝天,各军将校互不相让,让端坐主位的皇甫嵩满脸气愤。

“啪~”皇甫嵩重重的拍了一下桌案,扭头看着刘昶,朗声问道:“刘世明,平日里你的鬼点子最多,今日可有啥高见吗?”

“这……”正在沉思中的刘昶被皇甫嵩制造出来的响动吓了一跳,随后又听皇甫嵩问自己,不由苦笑道:“禀将军,在下觉得这次回军,定要让能彰显我大汉威仪的军队为先,其后再安排各路辅军与义军按功绩大小依次排列,您看如何?”

皇甫嵩一听,点了点头道:“恩,有些道理,可怎样才能彰显我大汉威仪呢?”

刘昶见问,便看了一眼在场的各部将校后,说道:“将军,我看可以让曹都尉的羽林骑为先锋,北军五校为中军,各路太守与地方守备军次之,而各方义军则为后军。原因么,很简单。曹都尉的羽林骑乃是我大汉皇宫卫队,论威仪、论精锐,天下诸军莫可比之,故而当为先锋;北军五校乃我大汉常备之军,其甲具齐全,威仪与精锐仅在羽林之下,且此五校乃本军之主力,故而为中军;各地太守与地方守备之军在威仪之上较之前两者差些,因而可介于中军与后军之间;至于各路义军嘛,就按功绩大小排列一下置于后军既可。”

皇甫嵩听完,沉思半响,忽而抬头扫了一眼帐中诸人,问道:“诸位,可还有异议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