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士庶义学 改(3 / 5)

三国霸业 king_luolie 4008 字 2021-06-06

喃道:"四年义务教育?"

我解释道:"爹,孩儿觉得着几个月和徐大哥他们一起学习讨论受益匪浅,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想如果将咱们诸葛家治下的孩童按地域集中起来一起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加显著,这样的话,长此以往我们诸葛家的人才力量将会越来越雄厚。"

二叔诸葛玄在旁边听了,摸摸我的头,对爹说:"亮儿这孩子真是人小鬼大,还不到十三岁,就知道为诸葛家出谋划策了,希望融儿那孩子也能像亮儿一样出色就好了。"大哥诸葛瑾在三年前就结了婚,大嫂便是泰山巨富陶家的女儿陶朦,为大哥产下一子,取名诸葛融,今年已经两岁了。

爹看着一脸机灵的我,欣慰地笑了,道:"二弟,咱们诸葛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假以时日,融儿一定会像他叔叔亮儿一样出色的。你认为亮儿的建议怎么样?"

二叔肯定的点点头,道:"亮儿的建议是以前我们从没想到过的,这其中还有一点非常大的好处,便是天地君亲师乃是我读书人所必需尊敬的对象,由我们开办义学,其老师自然是我们的人,这样一来,我们教出的学生越多,在士人中间的人心所向也就一目了然了。"

爹又问我道:"为士人办学理由十分充分,亮儿还提出了为庶人办学,想必亮儿也有自己的想法吧?"

我赶紧道:"爹,孩儿所想的庶人学校所学的不是什么《诗经》《论语》这些儒家大作,他们要学的是那些工匠手艺,或是吹唱弹奏之类的九流技巧。我和徐大哥他们讨论过,那些戏子乐师多了,便可大大丰富我们士人的生活,而各色工匠们多了,我诸葛家将来在和其他势力交手的时候,后勤将有更大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孩儿认为诸葛家目前领地发展极快,所需要的是境内的稳定,若是庶人学校蓬勃发展起来,人人都有一门手艺,就有了生存的活路,也就无从乱起了。"

这一席话听得爹是对我刮目相看,哈哈大笑道:"果然是我的好亮儿,有出息呀!有出息!才十二岁就能说出如此深刻的道理,目光就能如此长远,诸葛有望呀!好!爹就按你说的去办!"

十天之后,诸葛家在境内泰山、东莞、琅玡、乐安四郡出资万金开办了八所士族义学,聘请当地上百名儒为师,要求诸葛境内适龄士族子弟必须在此接受四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几日之间,广招学士三千余人,几乎九成的士族家庭都将自己的适龄子弟送往义学,或为给诸葛家捧场,或为寻找一条出身之路。

随后诸葛家又在四郡的各个县城开办了近百所庶人学校,招募千余名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