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这样设想过,在社会中,‘你’,是带上了某一幅面具,演绎出来的。
通过这个面具,来演绎‘我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藉此来联系自我与自我以外的世界。
请回想一下,与他人谈话时的你,真的是平时的你自己吗?
或许是‘对方所期待的自己’、‘想被对方如此评价的自己’也说不定吧。
这,也就是所谓人格假面。
----------------------------------------------------------------------------------------------------------------------
2年F班
在图书馆度过了清晨美好的时光,今天也是不早不晚的进入教室。
安安稳稳的在自己座位坐下。
而那些熙熙攘攘、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学生们,大概正聊着昨晚的电视节目,或是线上游戏之类的内容。
没有刻意去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也能猜出大概了。
这是现充集团们每天例行的早课吧,简直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
当然,我并不以最恶的视角来审视他们。人类是需要交流、结网的动物。
这也只是人类这个群体最基本的力量源泉,本能的结网,所以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繁衍壮大。
哪怕是带着假面的逢场作戏,这种交流,也可以成为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而在这个社会,若缺少这样适宜的润滑剂,又怎么可能维持长久稳定的运转呢。
不过,事无绝对,眼前也存在一个形象的反例。
这个临近上课刚摸进教室的少年,名为比企谷八幡。
拒绝正常的人际交流,独来独往,加上令人格外不适死气沉沉的死鱼眼。
这种阴暗的角色,作为小说里报复社会的反派出现也毫不为过吧。
(“喂,总觉得你在想什么失礼的事情啊!”)
当然,他没有这样和我说,只是从他瞪来的死鱼眼中,我大概读出了这个意思。
我并没有嘲讽这位少年的意思,倒不如说,某种意义上我和这位少年在旁人眼中会是同病相怜的病友吧。
(“早上好。”)
吊着一双死鱼眼,在我跟前点头示意,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早上好。”病友。
嘛,第一节课是国语,准备出课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