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西营。
隆景六年中,锦衣卫在西南最大的功绩便是成功刺杀了张献忠,策反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大部将。
这桩大事发生在隆景六年的十月,尚未正式对外披露。既定的宣传基调是说张献忠染病而死,然后再制造两次滇军的“大捷”,顺利招安李定国等人。
西营在滇、缅活动近十年,非但熟悉地形,许多人甚至还与当地人通婚,生下了子嗣,可谓战力充沛。而四王之中的李定国,在原历史时空中有“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威名,足堪重用。
世人只以为顾君恩、刘宗敏不肯尽快发兵缅甸是为了养贼自重,却不知道深山老林的恐怖。就算是西营最初入缅的时候,非战斗减员也十分惨重。而朱慈烺能够默许西营在缅甸恢复元气,更是看中了那位名声极大,能征善战的李定国。
相比之下,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人只是个添头。
而李定国能够在几乎举国沦丧的情况下效忠永历帝,延续国祚,可见劝他弃暗投明并非不可能。
如今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攻缅主力。
……
“如今既然招安为官,就再也不复为贼了!”李定国捧着大明将官服与将印,想起张献忠时还有些悲怆。
他是陕西人,从小被张献忠收为义子,以“张定国”的名字活了大半辈子,、对“李”姓并没有什么感情。对于张献忠“病逝”的事,他实在心存疑虑,可是其他三王言之凿凿,而且在他赶回大营之前就已经安葬了张献忠遗体,他也不能要求开棺验尸。
孙可望是锦衣卫打开的突破口,价码却低得让人意想不到:河套良田五百亩,既往不咎,父子两代免十恶重罪之外的死罪,得一民爵终老。
听了李定国的话,孙可望道:“如此也是天命,只要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谁老想着造反呢。”
李定国叹了口气,步履沉重地返回了自己居所。
三个月后,各级训导官配备到位,大西御营正式成为历史,改编为缅甸远征军,首任军长便是李定国,副军长艾能奇。而孙可望和刘文秀却登上了返回陕北老家的马车,改名换姓,成了当地的和善乡绅。
这一刻,李定国似乎明白了什么,不过终究已经晚了。
隆景七年三月,缅甸远征军誓师出发,从东北方攻向缅甸都城阿瓦城(曼德勒)。
一个月后,暹罗国派兵两万,象兵三千,从西南攻入缅甸,才到东吁便接到了李定国攻破阿瓦城的消息,兵不血刃地又退回了暹罗,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