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终究是要过苦日子的。
“父皇,”朱慈烺道,“澳洲既然如此广袤,儿子希望设三个布政使司治理,并派一总督统管。如果皇父皇母同意,儿子希望由永王慈炤担任首任总督。”
“永王知兵。去那边镇守倒也说得过去。”崇祯突然不知道定王能干什么,似乎是个不上不下的人。文不足以为官长,武不能摄貔貅。
“定王就封在台湾,离得近些也能放心。”崇祯道。
朱慈烺心中暗道:台湾的确离得近,但那里的生活环境比澳大利亚可就差远了。
报刊、奏疏上多报喜不报忧,然而朱慈烺却是拿到了准确的疫病、死亡统计。在台湾的汉人移民因为疫病而死者,高达一成有余。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病死的。这还是做了充分的医疗准备。
这样的地方封给弟弟,真是没吃羊肉还惹得一身腥膻。
“定王莫若就留在京师。”朱慈烺咬了咬牙:“等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再封藩国。”
崇祯知道儿子的理想是“非贤不封”,如果就此答应定王留下,恐怕自己的次子这辈子也没希望得封藩国了。
“台湾若是不合适。朝鲜如何”崇祯认为朝鲜比台湾贫瘠,所以算是退了一步。
朱慈烺却觉得朝鲜要比台湾强许多,起码都是熟地,没有瘟疫横行。
——说实话,朝鲜实在有些不舍得封给他啊!
朱慈烺心中这么想,却也知道手背手心都是肉。父皇可以跟他一起钳制其他远亲宗室,那是因为血缘远了,且本来就没什么亲情。朝夕相处的儿子却不一样,绝不会因为无才无能就扔在一边不管不顾。
而且兄友弟恭,朱慈烺如果拿自己弟弟开刀,终究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还是得拿自己儿子立规矩啊!
朱慈烺躬身道:“那便将定王封在朝鲜最为富庶的汉阳城。”
崇祯听到“最为富庶”四个字,总算放了心,又问道:“那朝鲜国王……”
“李氏本就是郡王爵,为了让他们代为镇守才享受亲王礼遇。如今我朝既然派了宗室亲王过去,自然也就用不着他们了。”朱慈烺淡淡道。
虽然说得有些阴冷,但崇祯也觉得颇有道理。论说起来,李氏朝鲜本就不该算是独立一国。既然国朝修了元史,就是承认了元朝的法统。既然大明承继的是蒙元的法统,那么蒙元退走之后,其国土自然就该由大明继承。
朝鲜立国之初大约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请求册封,请求赐名。不过现在的朝鲜越发像个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