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商贾闻言,整个人都下瘫在地,支支吾吾,恨不得就此死过去。
黄成明望向周遇吉。谁知周遇吉也望过来,两人正好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心中暗道一声:锦衣卫诈供的本事果然厉害!
陈相知道自己诈对了。若非父子连心,以锦衣卫的待遇和手段,谁敢泄密正得意间,他敏锐地发现了周遇吉和黄成明的异状,颇有扳回一城的滋味。他转身道:“此事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到时定会知会将军。”
“等等,他说他能当我军内应……”
“内应之事锦衣卫早就安排妥当了,何须此人。”陈相笑道:“天亮时,将军自管入城便是了。”
周遇吉只好点了点头,算是认同。
现在的张家口到底算不算光复还很难说。
在满清退出山陕、乃至退出关内之后,许多地方都是望风而降。这种事在最近几年里反复上演,所以很多州县的官员只是换个称呼,有的自始至终穿的都是大明官服。
现在张家口在行政管辖上仍旧属于宣府。但是宣府在近卫三师东向之后基本不复存在,辖地民政归于顺天府。
顺天府的班子连原本治下的二十五县都还没理顺,哪里能顾得上宣府这边故而张家口堡只是换上了大明红旗,也就算是反正了。
堡中原本管事守备等人早就被晋商八大家侵蚀、替换,现在整个张家堡就如商人们的自治领,一切都是大商户说了算。城中的武备也不属于官府朝廷,而是商人们的护卫。平日里各自保家护院。有马贼时便同心抵御。
周遇吉得到的密令是完全控制张家口,甄别通敌之犯的轻重,收缴一应赃款赃物。
密令中没有便宜行事的话,但已经给张家口商人定了性:全都有罪。轻重有别。所以就算周遇吉要屠城都不算逾矩。
黄成明本是河间府的生员,自幼也随家中商行走过西口,故而马术娴熟。与周遇吉搭档以来,彼此莫逆于心,对于密令的事问也没问,只是一力支持。周遇吉对此颇为感念,暗暗决定若是黄成明求情,也可以松松手。他却不知道,黄成明虽然是商家出身,但并没有阶级意识。
在黄成明看来,大明只有两类人,守法良民与通敌罪人。无论是商人还是农夫,通敌就该死。河间府从崇祯初年就总被东虏蹂躏,故而这种恨意延绵至今,难以消除。自从得知张家口的晋商与东虏勾结,出卖大明,黄成明就一直期待着能够看到他们被正法的一天,如今这任务可算是天上掉下来的肉包子。
张家口在北京之北,夜长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