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 吹沙走浪几千里 廿四(2 / 4)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3029 字 2021-06-06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在当下简直是入门级读物。

“陛下身负九鼎,惟有坚持效死务去之义。”李邦华从容道:“当今国势杌陧,人心危疑,皇帝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兆民父母,则当抚兆民;为陵庙主鬯,则当卫陵庙。周平、赵高陋计,不宜闻也。”

“呵呵,”吴甡洒脱笑道,“宪台此言差矣。若非周平东迁,周室可有后四百年国祚不是宋高南渡,岂有武林之恢复当今既然是兆**,自当与民同休,岂可轻作泰山鸿毛之论”

朱慈烺知道李邦华之长在公正道德,眼光虽准,但不是善辩之士。他插嘴道:“朝中必有人持作此论,不知皇父缘何不取”

李邦华见朱慈烺将话题岔开,也知道太子殿下回旋的意思,仍旧缓缓道:“皇上并未取南迁之议,也未取固守之议。”

“呃这话倒是费解。”

李邦华无奈道:“皇上希望阁辅大臣一言以决。然而阁辅老先生们却是不肯。其一,若是力主南迁而被留下看守燕京,岂不是明摆着城亡与亡的下场其二,若是有幸随驾南幸恐怕更惨。与神京共存亡,尚且能得个封赠。若是在江南苟活,则只能为死人背罪,或是罢免或是下狱,断无好处。如此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阁辅重臣们哪个肯做”

朱慈烺微微摇头,暗道:父皇这就做得**道了。明明乾纲独断十七年,碰到这种重大问题就指望别人出来背黑锅,顾及名声又想要实惠,阁辅中哪有这样的好人

他突然想到了田存善。这厮被教育之后一直努力替自己背黑锅,如今看看还真是有些少不了他。

相比之下,太监的确可爱太多了。

“非但南迁事如此。”李邦华喝了口茶继续道:“请太子与定、永二王南下监国、就藩也是一样。有人以唐肃宗李亨自立为帝之事比附殿下,使得陛下难以决断,群臣更是不肯担责。”

安史之乱中,李亨灵武登基称帝,遥尊唐明皇李隆基为太上皇。这事李隆基自己倒不很介意,非但帮儿子补了禅位手续,还命令其他皇子前往灵武听从新皇之令。然而他这个亲爹不在乎,后世的皇帝同行却忌讳莫深,对自己的成年儿子也不能不防着一手,以免突然哪天成了太上皇。

朱慈烺吸了口气,吐出两个字:“愚昧。”

李邦华笑道:“还有调辽镇入关的事呢!”他这笑中难免带着苦涩,细细为皇太子道来:“圣心本想调吴三桂入京,拱卫京师。然而本兵张缙彦进言:‘三桂之调不调,视宁远之弃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