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之事,老夫亦不是十分了解……”
严嵩淡淡地道:“倒有一人,能助你们成事。”
海玥和严世蕃都露出好奇之色,后者更是有些迫不及待地道:“爹,是谁啊?”
“前刑部主事赵文华!”
严嵩抚须道:“此人受贬,但还未离京,你们可以去寻他!”
别说严世蕃,就连海玥都是一怔。
转念一想,又觉得大妙。
现在的刑部风声鹤唳,利益相关,想要从内部挖出线索,难上加难,但赵文华从刑部主事的任上被贬,即将离任京师,去往岭南,此人是最有可能道出刑部黑幕的,因为他希望抓住任何一个重新留在京师的机会。
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姜还是老的辣啊!
海玥和严世蕃对于刑部查案的思路瞬间清晰起来,心悦诚服地起身行礼:“多谢伯父/爹爹指点迷津!”
严嵩坦然受了一礼,又按了按手:“切莫着急,老夫再与你们说一说,如今刑部的几位堂官为人,到时你们一旦遇上,也好有些应对……”
这一晚,三人聊到很久。
第二日一早,严嵩前往吏部时,心中仍然记挂着两位年轻人的查案。
他就严世蕃这么一个儿子,当然要为其保驾护航,好好撑腰,为此有些人脉关系也该动用动用了。
一念至此,严嵩突然失笑:“高明啊,老夫堂堂吏部左侍郎,也成为一心会的编外人员了?”第2/2页)
这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权力与责任对等。
按照常理,小小一心会,确实轮不到他们操心国家大事,好好在国子监进学便是。
但真正老老实实在国子监进学的人,也没资格得陛下关注,亲赐御笔,于朝堂中都有影响。
拥有了这样的权力,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天子排忧解难!
并且是主动承担,而不能是摊派到头上,不得不为之!
至于能不能解决,反倒是次要的,至少态度要表现出来。
天子要的,有时候也只是一个态度。
严嵩早就看透了这点,方才是故意问话,眼见对方的思路如此清晰,暗暗赞叹:‘此子果真不俗,难怪能得陆炳举荐入京,又把握机会,护驾太后有功,创下的一心会得陛下青睐,前途无量!’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竟有这般的智慧与沉稳!
再看自家儿子还要虚长一岁,虽然也聪慧非常,但与之相比,就显得太过稚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