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来到景阳冈下,见一酒旗招展,上书‘三碗不过岗’……啪!”
说书人一拍醒木,声音洪亮:“那武松连饮十八碗,提起哨棒便往岗上走!“
说到武松打虎时,此人猛地起身,手中折扇化作哨棒,一个转身,仿佛真在与猛虎搏斗,听众们屏住呼吸,直到说书人声临其境地讲完全篇,一声高喝“那大虫吃这一棒,登时气绝!”大伙儿才长出一口气,爆发出震天喝彩声。
严世蕃也听得津津有味:“水浒当真精彩,嘿!这还是那位武定侯推动的呢!”
郭勋别看凶狠霸道,却也好诗文,热心整理家族事迹文献,编辑刊刻通俗文艺作品,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眼光可以说相当好了,四大名著挑了俩,其中水浒传武定版,还成为后世通行本的祖本。
郭勋在其中夹杂了不少私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将原本属于市井手抄文学的话本,升级为了大规模的印刷品,推动了通俗从亚文化变为主流的发展。
而市井里面,水浒三国就是经久不衰,说书人都喜欢说,听众也都爱听。
小川等两人大致见识了天桥这边的热闹,带着他们穿过人群,朝着一条小巷走去。
这里似乎是杂耍班的后台,里面摆放着不少道具,也有一个个江湖艺人走来走去,偶尔以审视的目光看过来,未作阻拦。
三人一路到了巷尾,就见一处高台上,或站或立,或坐或卧,围着一群人,个个都身怀绝技的模样。
而台下一个汉子立着,背负双手,似在点评。
此人约莫四十上下,面容瘦削,双目凌厉,最引人注目的是右脸的一道伤疤,像极了鹞鹰利爪留下的痕迹。
这就是“鹞子班”的班主,韩鹞子了。
眼见一个小少年带着人目标明确地走了过来,韩鹞子转过头来,先是打量了海玥和严世蕃,然后落在少年身上,突然一凝:“燕小川?你哥哥果真回来了?”
小川抱了抱拳,咧嘴笑道:“韩班主,好久不见了,我家哥哥向你问好哩!”
“哼!”
韩鹞子脸上怒意一闪而过,不咸不淡地道:“也代我向他问好!你带这两位国子监生来,又有何事?”
严世蕃奇道:“你认识我们?”
韩鹞子了然:“昨日智退武定侯的国子监生,便是二位吧?出身琼海的海十三郎,礼部严侍郎之子严公子,市井韩津,有礼了!”
说是有礼,但他只是随意抱了抱拳,姿态轻慢,语气里更蕴含着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