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花”终于动了?太平洋上的“迟到”首秀!(1 / 3)

光幕之上,那幅“友军玉碎,我自樱花开”的讽刺画卷缓缓淡去。时间线开始向后推移,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阶段。太平洋战场烽火连天,日军节节败退,曾经不可一世的战争机器已经显露出疲态和崩溃的迹象。

系统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历史必然的沉重感:“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尤其是中途岛海战之后,樱花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美军强大的海空力量开始在太平洋上展开猛烈的反攻,逐岛争夺,步步紧逼樱花本土。”

“与此同时,中国战场也牢牢拖住了数百万日军主力,使其无法抽调更多兵力支援太平洋。曾经看似强大的樱花帝国,开始面临两线作战、资源枯竭、兵力捉襟见肘的困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是拥兵自重的关东军,也无法再将麾下的精锐部队仅仅用于‘防备苏联’了。大本营开始疯狂地从关东军抽调兵力,投入到太平洋和中国南方的绝望战斗中。”

“于是,我们这位长期‘养在深闺’的‘皇军之花’——第12师团,它的‘悠闲’时光,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调动与改编:告别满洲,奔赴绝地】

画面显示,时间来到了1944年。

系统解说:“1944年,随着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日益凌厉,以及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的需要,樱花大本营终于下令,将第12师团主力从伪满洲国调出。”

光幕上出现了第12师团调动的路线图。与之前长期“钉”在东北不同,这一次,它的番号出现在了更加危险和陌生的地域。

“然而,此时的第12师团,可能已经不再是战前那个兵强马壮、装备齐全的‘标准’甲种师团了。”系统声音提示道,“为了应对新的作战环境,它可能经历了改编,比如加强了反坦克火力,或者其精锐的炮兵、骑兵部队被抽调补充到其他更急需的战线。同时,经过多年的‘驻防’,其内部可能也补充了不少新兵,老兵的比例和战斗经验相比那些久经战阵的部队,或许存在差距。”

【迟到的“首秀”:风光不再,难挽败局】

光幕开始聚焦于第12师团被调动后的主要去向和参与的战斗

画面可能展示:

调防台湾:镜头扫过第12师团官兵乘船抵达台湾港口,或者在台湾岛内构筑防御工事的场景。他们的装备可能依然相对较好,但面对的战略态势已经极其被动。他们的任务,不再是主动进攻,而是绝望地防御,等待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美军登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