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渭南的未来(2 / 3)

不多。”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徐子陵激动的满脸通红,“不过,这培育种子不容易,朝廷肯定有任务下来,风调雨顺还好,可若是碰上荒年,种不出粮食......怎么办?”

“关中大旱,可影响到了秦家村?”

“没有。”

“别的地方粮食颗粒无收,为何秦家村今年又高产?”

“那是因为老师未雨绸缪。”

“那你现在该做什么?”

徐子陵低着头,“开渠,修水库蓄水,以备不时之需......”

“一旦免除农税和徭役的消息传开,会如何?”

徐子陵思索片刻,“必然天下大震!”

“还有呢?”看着记名大弟子,秦牧也是一步步的引导他思考。

“我会承受很大压力,甚至会有人过来摘桃子。”徐子陵说道:“自古以来,征税养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免除农税,徭役,却是亘古未有。

我可能会被弹劾......”

“那是政治层面的。”

秦牧摸出一根烟,徐子陵也是急忙点烟。

“我记得你以前不抽烟。”

“压力太大,解解乏。”徐子陵干笑一声,当官不是容易的事情,当一个好官更不容易,不是每日奔波,就是流连于案牍。

相较于他人千里当官只为财,徐子陵简直就是当牛做马。

当官一个月,他感觉自己老了两三岁不止。

可越是如此,他才越是崇拜秦牧。

老师从无到有养活这么多人,他根本比不上。

“一旦农税的事情确定,会有很多人想来这边落户。”

“怕是没那么容易吧?”徐子陵皱眉,随便落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朝廷准备放开户籍限制,只要买得起房,就可以在京城落户。”秦牧呼出一口烟气,会先从长安县试点,你也可以争取一二。

“您的意思是,借这个机会,把渭南的市场扶持起来,也要鼓励这些人落户渭南?”

秦牧点点头,“人口是一种资源,未来几十年,人口代表着潜力,渭南人太少,甚至还比不上一个流民村,这极大程度的限制了渭南的发展。

想要渭南腾飞,发展成全国中转站,就必须要更多的人口,十万打底!”

“十,十万?”

徐子陵艰难的咽了口唾沫,“这也太多了,渭南这小破城,哪里容纳的了这么多人?”

“所以接下来,你要拓宽城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