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镇的几个师爷陪着陆宁和杨志勇坐在官衙的议事厅里喝着茶聊着闲话,最后还是杨志勇沉不住气开口问道:“陆大人远道而来不知所谓何事?”
“杨大人客气了,陆某此来并无其他索求者是为了大河镇的未来而来。”陆宁听到杨志勇的话后,将茶杯放下,用眼睛盯着杨志勇慢慢的说道。
等到陆宁说完,杨志勇愣住了他已经想了很多陆宁与自己所说的话,无非就是找理由希望自己能够与石河镇结盟,不要答应金阳镇与金源镇的要求,谁知陆宁所说的话的内容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杨志勇的想要说的说辞,全部是怎样推脱,到时候自己大河镇骑墙而观,哪边占上风帮哪边。但是陆宁的一番话使得杨志勇有些不值所错。
不止杨志勇不知所措,杨志勇手下的那几个师爷同样不知所措。因为之前的如何行使都是他们商量好的,所以在陆宁说完后,他们也全都愣住了。
陆宁抬眼看了一圈这些人的反应没有说话。
杨智勇定了定心神对着陆宁说道:“陆大人何出此言?我大河镇的未来,陆大人何以教我。”
陆宁趁着他们愣神的功夫,在脑中字再次组织自己要说的话:“不瞒杨大人,陆某其实并不是在今天到的大河镇。通过观察,不客气的说如今的大河镇在金阳府不或者是在整个初安郡都可以说是最穷困的。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用家徒四壁来说可能有些过分,但与其他镇子比较也不能说不对。就拿你大河镇的官衙来说,杨大人你的官衙比之我石河镇的一个村的官衙也有些拿不出手。”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陆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用淡淡的语气说着大河镇的现状。
听着陆宁的叙述,杨志勇和几个师爷从开始的尴尬慢慢地变得不好意思,随后从不好意思变得心情沉重,紧接着杨志勇重重的将手中的茶杯发昂在了桌上对着陆宁沉声说道:“陆大人远道而来,难道就是为了奚落杨某不成?如果如此的话,那就恕杨某不远送了。”其他几个师爷也全部重重的哼了一声,表示出了对陆宁的不满。
尤其是主管钱粮的王师爷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陆大人所说有失偏颇吧,自从我们杨大人担任大河镇镇长一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带领着大河镇百姓,与百姓同甘共苦。几十年来杨大人起早贪黑的为了解决全镇人民的生计问题,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苦,从没喊过一句累。在百姓心中一直是有口皆碑。陆大人的话不仅我们不同意,就是全大河镇的百姓也不会同意。”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