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杨嗣昌这样的大臣尚且与自己不能共谋,何况蜀地无粮供给的峒寨山民又怎么可以信任呢?于是他谢绝秦良玉道:“夫人,本府一时还真养不起这么多人,你这个事还是放一放再说吧!”
秦良玉力争道:“我愿负担一万二千人的给养,”
邵捷春一脸苦瓜相:“夫人,你不是不知道,因各地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土地都被豪强士绅霸占,秉承着“士绅不纳粮”的朝廷基本国策,官府不能往那些豪强士绅处征粮,只能向本就无立锥之地的贫民伸手,这样一来征上来的粮草就很微薄,再加上各地官员贪腐克扣,官仓的粮草已所剩无几,现在的粮食只够川军苟延残喘。总之,就一句话,川中业已无粮养兵。”
其实,邵捷春对杨嗣昌不单单是满腔的怨言,甚至还有仇恨,因为他的侄儿邵仲光丢失了大昌,被杨嗣昌下令斩首了,所以他更加不能相信秦良玉了。
秦良玉得不到邵捷春的支持,心生忧郁,从军营中出来,正好碰到免职的绵州知州陆逊之,当时,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回归故里,正好路过夔门,秦良玉与他相识多年,特为陆逊之设宴接风。
秦良玉在自己的军帐中摆下酒宴,酒宴并无他人作陪,一个败军之将,人家躲还来不及呢,谁愿成她的座上宾?
酒过三巡,秦良玉向陆逊之感叹道:“邵公不知用兵啊,我一个妇人,领受国恩,死而无悔,只是恨与邵捷春这样的庸将同死罢了!”
陆逊之问:“秦将军,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