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咸鱼看向叶清凉,后者微笑着点点头,似乎在鼓励他。
“我可以教你们《无为道典》的入门法诀。”宋咸鱼想了想,说道,“但要提前说明,这套功法与大多数宗门的修炼理念截然不同,可能不适合所有人。”
“无妨,我们愿意一试!”林煜代表众人回答。
当天下午,宋咸鱼在营地中央的空地上,为所有有意学习的散修传授《无为道典》的入门法诀。他没有直接教授“仙眠之术”,因为那需要对“无为”有深入理解才能掌握,而是从最基础的灵气感知和引导开始。
“修炼《无为道典》,首先要改变的是对灵气的认知。”宋咸鱼语气平缓地讲解,“灵气不是我们的工具,而是我们的伙伴。不要试图控制它,而是要与它合作。想象自己是一片树叶,漂浮在灵气的河流中,随波逐流,但又不失本心。”
散修们认真聆听,有些人跟着宋咸鱼的指导开始尝试。但结果却各不相同——有些人很快就进入了那种与灵气和谐共处的状态,脸上流露出惊喜的神色;有些人则显得困惑不解,怎么尝试都无法体会宋咸鱼所说的感觉。
“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灵气的流动?”一个中年修士挫败地问。
“或许是因为你一直在主动寻找。”宋咸鱼走到他身边,轻声指导,“试着放空思想,不要主动去感知,而是让灵气自然而然地接触你。”
那修士按照指导尝试,但仍然没有成功。相反,在他旁边的一个年轻女修却轻松进入了状态,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
“我感觉到了!灵气真的像水流一样,环绕着我,但不是被我控制,而是我们互相接纳!”
类似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宋咸鱼渐渐发现,对“无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与每个人的性格和过往的修炼方式密切相关。那些性格柔和、心态开放的人更容易接受《无为道典》的理念;而那些习惯了刚猛路数、追求快速提升的修士则显得格格不入。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修炼《无为道典》。”当天晚上,宋咸鱼对叶清凉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今天的教学让我意识到,强求所有人走同一条路可能是错误的。”
叶清凉若有所思地点头:“这很像清露门的理念。我们也认为,修炼应当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
第二天的教学中,宋咸鱼改变了策略。他不再要求所有人都遵循《无为道典》的方式,而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建议。
“林煜,你性格坚韧,意志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