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七十年代从啃老开始(7 / 16)

就是想着用稿酬给自己搞钱花。

说起来,这也算是这个年代最安全的搞钱路子了,而且收益也不错。

他很清楚,改开是越往后越放开,改开的前几年,尤其是82年以前,上层都是摸索,老百姓下层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投机倒把罪名还是挺严重的。

按照那售货员大姐的意思,看来如今国家关于稿酬的改革应该还没开始。

既然如此,李长河思索了一下,也只能换个思路。

正好,借着这个时间段,把字学习一下,把教材重新学一遍。

练字是因为前世用的都是简体字。

但是现在这个年代,李长河发现,很多简繁体还在混用。

前世有些简体字如今并没有出现,这一点李长河自己必须改正用字习惯。

要不然考试写上大家不认识的简体字,那可是大坑。

而教材这一块,六七十年代的教材知识跟后世毕竟不一样,李长河前世搜过这个年代的高考信息,这也是他决定参加高考的一个原因。

搜资料的原因也很简单,当年他跟一个书友在讨论区杠上了,两个人针对当年的高考信息相互辩论,各自拿资料展示......

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不过当年查的那些资料,李长河还是记得一些的。

比如说,他记得今年燕京的语文作文题目是《我在XX的这一年里》。

他当时还看过上过人民日报的那篇作文文章《我在战斗的这一年里》

另外他知道今年的第一次高考,全国是各省独自命题,所以题目有的简单有的难,但是整体上是偏简单的。

只不过原本规划的文学赚钱的路线,现在看来只能等等了。

不过李长河估计等不了多久,毕竟他记得有些伤痕文学77年就已经发表了。

李长河估计大概率就这一两个月的事,正好认真练练字。

就是接下来回家得跟老妈商量一下,过一段啃老的生活了!

很快,李长河蹬着自行车,兴冲冲的回到了家里。第2/2页)

“对了,大姐,咱们这里现在有什么报刊吗?”

李长河又问了一下。

“都在那边,你看看你想买什么?”

售货员大姐随手一指,李长河走过去看了起来。

报纸倒是挺多,刊物就少一些了。

至于杂志,更是没有几本,未来挺有名气的什么《收获》《当代》《燕京文学》啥的都没有,估摸着还没复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