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万发手枪弹。这些东西在姬诚心目中也就是留个想念。还有国军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等纪念品,总的来说,这一仗并没有白打,小鬼子被打跑了南京也保存了下来。
不过虽然南京保存了下来,高层仍有意迁都重庆,一是为了整编川军,二是为了看着四川上面陕西的延安第八军,三是淞沪战役时,上海江浙周边的工厂都搬到了后方的武汉重庆——沿长江而上相对而言搬迁要容易的多。姬诚将这归结于历史的惯性,既然高层认为迁都有利,自然会做出迁都的决定。
检点完毕,出门前用头发夹在门上,姬诚上街用了些杭州特色小吃后,回到房间发现并没有人进来过,于是非常放心的找了本绣本金瓶梅看到天黑才熄灯睡了。
第二天一早,姬诚拿着部队的转业调令去杭州的电报局报道上班,虽然姬诚根本不认识电报局怎么走又懒得打听,可是架不住黄包车夫认识啊。
黄包车上的姬诚晃晃悠悠的(地面不平减震不好)颠簸了一路,直至车夫停下来:“先生电报局到了,八分钱。”
“不用找了。”
“谢谢先生。”
扔出一个一毛钱的辅币姬诚起身下车——也难得大方了一次。其实杭州地少人多物价相对附近的县市还是蛮高的,就姬诚来说,八分钱的话,除了一些小吃都不知道要做什么才好。自己住的旅馆上等间一天也要三毛钱呢。
到了电报局门房,姬诚递过转业介绍信:“我找局长。”
门房一看帖子:“哎呦,是新来的陈副局长吧,我们张局长早就说了,一来就送您过去。您跟我来。”
门房一路将姬诚带进局长的办公室:“张局长,陈副局长来了。”
张局长看上去是个微微发福的中年地中海头,打开门见了姬诚满面堆笑握手说:“陈局长大名早就听闻了,果然是少年英杰,我们电报局发展的重任可就要落在陈局的头上了。”
姬诚连忙撇清责任:“副局,见过局长。”
张局长转首对局长办公室做文案秘书的年轻女性说:“小丽,给我和陈局准备两杯茶。”
看小丽起身去准备茶水转首又对姬诚说道:“新人,新人。一点眼力都没有,都要等说。不过陈老弟来了就好说了。”
姬诚进屋后老奸巨猾的张局长就一直把持着话头,一会儿战事一会儿政治一会儿杭州人文等喝过两遍茶水,姬诚才发现自己被张局长套了不少话。不过好在没什么犯禁的言词,这个时空相对的言论自由还是有的,你就是登报骂校长,校长也只能看